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特性
 
更新日期:2022-07-08   来源:   浏览次数:1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作为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最重要代表人之一,尤金奈达在语言学研究基础上,将信息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动态对等、语言交际的功能对等,以及形式对等

 
 作为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最重要代表人之一,尤金·奈达在语言学研究基础上,将信息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动态对等”、语言交际的“功能对等”,以及“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两种翻译基本原则。形式对等强调以原文为中心,指出翻译是“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既要再现原文的意义,又要再现原文的风格(Nida & Taber,1969:12)”。动态对等则强调接受者(读者、观众等)的反应,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中寻找与原文信息取得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Nida,2004:166)”。此外,奈达强调功能对等是交际上的功能对等,应更关注读者反应,指出“翻译就是交流,翻译过程取决于译文听者或读者所能接受到的内容。判断译文的可靠性不能只停留在词汇意义、语法类别以及修辞手段上的比较上,重要的是接受者能正确理解和领会译文的程度(Nida,1993:86)”。
功能对等理论在主张调动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注重对译者的能力要求。功能对等理论强调意义传译基础之上的读者反应,强调翻译的功能对等,使翻译策略灵活多样,而不限于某一种翻译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内涵。读者反应是功能对等理论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原文与译文处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疆域之中,加上两种文字意指方式的不一致,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不可能完全一致,“译文接受者只能够做出与原文读者的体验十分接近的反应”(Nida,2001:87)。而为了达到读者反应的基本一致,译者不仅要对原文体贴入微,还要对译文能运用自如(余光中,2002:172)。对译文运用自如则需要对译语有很深的功底,知其文化语境,并能用最自然的译语把原文的意义、语气、感情和文体风格等译出,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特性

下一篇: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特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