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更新日期:2022-07-11   来源:   浏览次数:1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组成。然而,由于受到课程教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组成。然而,由于受到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和指导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些教学环节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纵观各高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现有教材知识体系跟不上时代需求。各高校所用教材多为十几年前编写的书籍,版本较老、内容陈旧偏重理论推导,大多数教材的知识体系未能涵盖服务于智能工厂和智慧物流等科技前沿领域的规划设计理论范畴,故无法满足新一代产业革命下诞生的“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2)“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书本章节内容顺序灌输式讲授,课堂缺乏学生互动,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课堂体验效果差。在实验教学环节,实验项目大多处于理论验证、现象演示等较低层次上,缺乏综合创新类实验,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环节,各高校基本以机械制造厂总平面布置设计作为课程设计题目,题目单调内容简单,没能和现代行业企业对设施规划与设计类人才需求相结合,很难做到产学结合,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
(3)单调的课程质量评价方式不利于课程持续闭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调,学生成绩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分析报告评定,缺乏过程性考核、激励性考核机制,不能对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学习效果进行合理有效地评定、及时跟踪与反馈。更重要的是,考核指标仅考虑学生学习效果,鲜有指标涉及教师层面教学质量,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完整性,将不利于课程未来的持续闭环改进。
综上所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难以培养满足具备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设施规划设计和物流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路径指导下,如何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已成为《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