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距,在大学生活中较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面对就业时往往更加孤独和迷茫择,甚至对生活产生恐惧感等负面心理,这种负面心理的发展往往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思想负担,导致该群体敏感脆弱,容易与他人产生对抗情绪甚至敌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学生对善意帮扶持“感激但不接受”的态度,陷入“经济困难——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内涵丰富的价值目标,将资助什么样的学生,怎样资助学生和为什么资助学生三个问题贯穿工作始终,而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作,这要求对当前的学生工作方式和有关理论进行革新,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工作方法的创新,通过学生日常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工作作为载体进行推动。高校学生资助以雪中送炭的方式给予困境中的学生救助,在帮助学生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能够天然地激发学生的感恩崇德之心,能够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可见,高校学生资助不仅帮助学生,还具有教育功能。立德树人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以家国情怀、教育情怀、爱的教育为基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最终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和资助育人存在内涵的一致性,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挖掘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价值能极大推动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境界提升和拓展。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福建省M高校经过十年探索,在“有情·有勤”资助育人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搭建起“有情励志学院”,以此作为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的新起点。“有情励志学院”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受众,融入校内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结合专业设置和学生特点在各二级学院开设特色班级,定期举行红色之旅、素质培育、阳光生活等课程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在专题活动中培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强化自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