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ECD在疫情期间的教育文件可以看到,许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在前期受灾影响评估、已实施政策效果比较的基础上氤氲而生,为后疫情时代教育全球治理指明了出路。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性原则、政策制订思路需要我们充分关注,并结合国情有效利用。
(一)科学谨慎地重启校园,有效公平地恢复教育
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各地校园频繁关闭,学生学业受到严重影响。在后疫情时代,病毒变异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疫情反复,将让学校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虽然各国教育系统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自我调整,但这次全球疫情也显示了当前教育基础设施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各国需从此次新冠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教育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更好应对未来类似的挑战,全球教育系统仍需做好更充分准备。OECD在总结分析各国教育领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十项原则、四步走战略、两个关注点,为各国科学谨慎地重启校园提供了可靠遵循。
1.十项原则
首先,可参考经合组织和国际教育组织(Educ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制定的“有效公平恢复教育的十项原则”(Ten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and Equitable Educational Recovery from COVID) ,促进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行业组织在后疫情时代的合作,有效应对危机,重塑教育体制,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十项原则具体如下:1. 尽可能保持校园的开放和安全;2. 确保教育资源公平、适应需要;3. 建立面向所有学生的远程学习基础设施;4. 支持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5.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辅助学生的手段;6. 为满足学生的教育、社会和情感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7. 与教师和利益相关者共同设计高效在线学习的基础设施;8. 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和职业培训机会;9. 鼓励合作创新文化;10. 从国家和国际研究中学习经验。各国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大同小异,但却有着不同的抗疫方法和经验。经合组织提出的以上10条有效公平恢复教育的原则也有助于建立国际合作和同行学习准则,促进更科学合理、顺应时代的全球教育治理框架的形成。
2.四步走战略
根据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施莱歇司长提出的“四步走战略”,在重启校园前应充分评估、权衡、管控风险,具体为:1.为全体师生、工作人员开展风险评估;2.出台明确的社交距离规定;3.修改考勤规章以宽容健康原因的缺席;4. 保障教职人员的充分培训。首先,制定明确的校园社交距离规定,具体措施应包括避免大规模集会活动,错开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食堂错峰用餐,将班级移到临时场所或户外,为学生分组轮流上课以减少人员聚集规模。同时,需制定明确的卫生管控制度,包括洗手步骤、呼吸礼仪、防护设备使用方案、公共设施清洁程序、食品安全保障条例等。其次,加强对弱势师生群体的保护,如年事已高的教师、有慢性病、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等易感染人群。制定后备计划,在由于紧急原因教师缺勤的情况下完成好教学计划,为无法来校园上课的学生继续提供线上教学等。政府和教师组织还需修改人事政策规定,以宽容健康原因的缺席,充分支持将在线和现场教学灵活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在校园重启前,需为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科学的培训指导,制定一套有效的健康情况监测程序,并与地方卫生系统保持定期联系,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程序以应对疑似病例等突发状况,并在必要时紧急封锁部分或全部校舍建筑。还要为教职工、学生开展培训,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和卫生的做法、改进废物管理的做法等,为保洁人员开展消毒培训,并配齐个人防护设备,帮助在校人员更好应对病毒、识别风险、精准施力。
3.两个关注点
根据经合组织对多国做法的总结,校园重启的同时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点,要利用学生返校的契机积极总结从这场危机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并评估学习损失。对学生的评估标准不仅要关注从线上课程中获取的知识技能程度,更要重点测评学生在线学习期间展示或未能展示的能力和技巧。显然,有效的校外学习对学生综合胜任力,包括自主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执行力、自我监控和在线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不同学生在这些能力因素上的天赋和表现大相径庭。因此,校园重启后,学校和教师应更有意识地帮助所有学生培养这些技能,帮助他们全方位提升自我,提高胜任力。第二点,要同样重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发展优化远程学习基础设施,并继续提高改善远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此次疫情虽打乱了原有的教育秩序,却也为学生们打开了校门之外的各种远程学习途径和渠道,扩展了线上学习资源和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治等全球胜任力品质大有裨益。因此,各教育系统在制定校园重启计划时可考虑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取学习内容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相应技能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