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2022-07-11   来源:   浏览次数:9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国外研究进展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首先设立了学科服务,并配备了学科馆员,这是学科服务的起源。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LA)原会长GuyStCl

 
 1.国外研究进展
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首先设立了学科服务,并配备了学科馆员,这是学科服务的起源。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 (SLA) 原会长Guy St Clair认为“我们已经从追求信息的时代步入到了追求知识的时代,在共享知识和知识发展成为一切事情和交流的基础时,学科知识服务也就成为了信息使用的有效管理方法”。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前主席N.Kranich认为“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使得学科服务更有利于整合资源、信息导航”。D.Beagle认为“学科服务是一种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J.G.Marshall等认为“专业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开展学科服务,而专业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就是通过理解专业知识、共享专业知识为用户提供学科知识服务”。
Andrew C. White在《Using heterogeneous components to construct online library portals》中首次提出学科平台的概念,并提出通过利用互联网浏览器建立一个专门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门户。国外大多数采用的是Springshare公司开发的Web2.0的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LibGuides,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LibGuides平台将各种内容整合后发送给用户,促进和加强用户和馆员的交流,更好地提供学科服务。
近年来,国外图书馆关于学科服务质量的评价逐渐增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评估体系也逐渐发展和完善,其中最常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LibQUAL+”评价方式。学科服务已然成为高校科研水平和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
2国内研究进展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始。1999年、2000年东南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分别试行了学科服务,200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随后,各个高校都开始设置和开展学科服务。在此期间,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学科服务的模式以及对学科服务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王林廷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强调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提出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张群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了学科馆员主要的工作内容,并对学科馆员的发展提供了几点指导性建议。龙雪梅采用学科服务矩阵管理模式,设立首席学科馆员岗位,引入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组建学科服务模式,完善了图书馆相关制度,并推进了学科服务的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时代、嵌入式服务等方向开始成为学者们热烈探讨的问题。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严玲从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概念入手,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特点及其表征,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把握的要点所在之处。张红琳等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实践,分析探讨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特点和方式,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发展建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方面,林嘉从学科馆员服务的环境变化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实践分析,提出了学科服务的转型策略应该是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学科综合竞争力。赵宁等通过对后互联网营销4C策略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自媒体特点,提出了符合现代学科服务需求的方式。朱鹏威从对国内外现状分析入手,重新定义,“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然后提出学科服务平台功能结构的建设方案,旨在为高校用户提供精准的学科信息服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进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