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
 
更新日期:2022-07-12   来源:   浏览次数:5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新兴网络形态对大学生社会行为的冲击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交流方式里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迅猛发展势头改变了当代青年交流模式,给青年人的学习

 
 (一)新兴网络形态对大学生社会行为的冲击
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交流方式里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迅猛发展势头改变了当代青年交流模式,给青年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其思维和眼界更加开阔。2016年,网络直播异军突起,网络交流已不满足于QQ、微博、微信等在线交流方式;另外短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等打出“全民娱乐”的口号,网络上出现各种社会形态甚至违反传统三观的事件,给青年人的德育培育带来巨大的挑战。许多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带来的感官刺激,懒于交友、疲于沟通,对于真实世界中的情感交流反而产生局促感和不适感。
(二)青年价值观的符号式窘迫
青年人思想多元多变,符号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明星、网络红人等偶像的崇拜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红报告显示,在21~25 岁区间内的年轻人对网红的关注度最高,占受访人群的47.6%[6]。然而很多明星和网红并未起到正面作用,为了博得大众眼球,不惜炒作、爆粗口、挑战道德下线,对青年人的思想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当代大学生受网络用语影响较大,“宝宝不开心”、“吓死宝宝了”这种符号性的自我暗示,弱化了青年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使青年人身体发展和精神发展不相匹配,对于精神世界的构建极为不利。
(三)显性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客观审视课程思政存的问题,就会发现其根源在于思政工作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创造出合乎学生兴趣的情境并产生共鸣。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形式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运用显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程思政着重于讲解学习案例、宣传典范等,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趋于被动,教学内容的空洞和被动参与的伪互动是目前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常采取显性的、即说教性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在长时期内发挥了高效作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效果显著。然而,随着网络化的社会发展,青年学生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这种功利性无遮蔽的教育方法突显了严重不足,学生不易接受教育者传授的主流观念和思想,容易使被教育者产生对抗关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

下一篇: 新时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