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跨学科人才的起点较早,在二战期间便开设跨学科课程、设置跨学科学位,其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成熟。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距今仅有20年左右的历史,但是在此期间也组建了跨学科研究团队、制定了相应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的课程。通过查找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搜集高校官方网站中的资料、查阅百度中相关文章,本研究收集并整理了哈佛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生培养项目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生培养项目的课程体系。
(一)哈佛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生培养项目
1、产生背景与培养目标
神经科学是神经系统中最复杂的一门科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学家希望能够将遗传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并从中归纳总结出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研究生培养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的培养计划具有创新性、多样性、包容性与差异性,强调实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神经科学研究生培养项目要求研究生要具备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具备广阔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培养出能够改变科学界的人才。
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生培养项目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体系相对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基础研究生的需要,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该项目为研究生开设必修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和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制定了需要达到的目标: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文化与信仰(38门)、审美与诠释的理解(34门)、世界中的诸社会(34门)、置身世界的美国(21门)、生命系统的科学(12门)、物理宇宙的科学(17门)、伦理推理(20门)、实证与数学推理(9门)八个知识领域中各选择一门通识课程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全人”。同时,学生要修完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神经生物学导论、中枢神经生理学、细胞神经生理学、神经科学中的旋转、发育和分子神经生物学(这是跨学科学生的主修课程)。每门专业核心课程以真实的人类神经疾病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讨论与研究;还包含着严格的阅读与写作的提升训练,要求研究生不仅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要具备批判性阅读文献、进行口头报告、撰写研究建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