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凝视与对视中的创伤治疗
 
更新日期:2022-07-13   来源:   浏览次数:9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16年9月10日浙江卫视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第一期中首播贾玲小品《你好,李焕英》,获得观众喜爱和好评。成功后她又起意拍摄同名电

 
 2016年9月10日浙江卫视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第一期中首播贾玲小品《你好,李焕英》,获得观众喜爱和好评。成功后她又起意拍摄同名电影,用了三年时间完成拍摄制作。“李焕英”是贾玲母亲的真实姓名,《你好,李焕英》这一对话语体的片名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场灵魂之间的呼唤与对话。贾玲独立创作的这两部作品都和母亲有关,其创作动机来自母亲突然离世的心理创伤,母亲在女儿心目中一直是给予和付出的形象,女儿为来不及回报母亲而深感缺憾和愧疚,她是以艺术来实现对创伤的治疗和弥补。
电影伊始完全以女儿贾晓玲的叙述视角展开,对成长过程的大跨度回忆集中在女儿可能带给母亲的尴尬上,并且,成长回忆一直是在与其他孩子的比较中展开的:比其他孩子贪吃、更淘气、成绩更让人头疼。这种比较以母亲一句“你什么时候能给我长回脸?”来做结,在女儿心中印上了“母亲辛劳付出但并不感到满意”的深刻印象。影片以女儿为了使母亲开心而故意伪造大学录取证书这一事件而使“比较”达到了戏剧高潮。热闹欢庆的入学庆功宴上,母亲青年时代“对手”王琴形象即是世俗成功标准的外化象征,在这一标杆的比照下,女儿再一次感到“使母亲满意”心愿的落空,而一场车祸的突然到来使女儿永远失去了达成心愿的机会,这构成了女儿心灵深处的伤痛。
影片运用了看似俗套的穿越剧情,女儿在悲痛中回到了自己出生前的1981年,成年女儿与少女时代的母亲遭遇。亚里士多德《诗学》中说:“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母女同龄,这是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有失科学上的真实;然而从艺术自律角度看,却又有着“可能成为可信的事”的真实性,是符合内在情理的。“合情”体现在:母亲车祸后,“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女儿不能在未来拥有母亲,灵魂只能回到过去寻找母亲的踪迹,这是失母之痛的外化形式。“合理”则体现为:“让母亲满意”的夙愿埋藏女儿心中多年,如果现实生活中让母亲失望了,那么,穿越到母亲少女时代是否有机会让母亲拥有更多满意与快乐?整部电影可视作是对此问题的理性追问。有了这一理性问题的底子,电影摆脱了网络穿越神剧的恶俗与戏谑,具有了严肃的灵魂求索意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凝视与对视中的创伤治疗

下一篇: 凝视与对视中的创伤治疗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