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家校德育缺乏沟通
在农村小学中至今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性问题:家长与学校的“失联”。即家长与学校处在一个割裂状态。家长很少会主动找老师沟通,当孩子生病感冒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家长会提前电话告知教师;当孩子学习成绩起伏波动大或打架斗殴时,教师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沟通。由于农村家长需要打工挣钱,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这使得家长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少。而且,在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中,往往一针见血式的给予孩子“差评”,直接命令式的训导责骂孩子,要求其“限期改正”。这种教育不得法,甚至是教育无法的状况直接损害了对孩子德育的积极成效,使得家校主体间德育沟通是建立在一定权威等级上的施压,而不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教化。
(二)学校德育工作难以落实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很难进行颇有实效性的德育管理。在我所走访的家乡S镇中心小学的德育工作管理中就存在着诸多空洞,身居德育职务的老师整天处理着学校后勤的杂物工作,对于学校育德润才的德育工作则不够上心。有时候,德育部门工作过多过杂,部门职责分配不明确,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同时,在农村学校中的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孩子出现的德育问题所采取的教育措施陈旧单一,片面重视理论上的说教,进而忽视了教师的榜样作用,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而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处于陌生冷淡状态,不过问,不重视。由此导致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不仅单向用力不到位,双向发力更是奢望。
(三)校园德育活动因循守旧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在农村小学中,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是培育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大短板。缺乏可利用的教育设施,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就难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也难以将德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智培养中。其实,在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活动中较多采用的形式有加入少先队、绘画黑板报、绘制手抄报、德育主题班会等,其德育活动采用的形式也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缺乏新颖性与感染性。学生对于学校德育活动流程也是熟记于心,但实际活动开展中却收效甚微,不能调动学生的道德学习意识。此外,农村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忙碌,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积极性不足,经常以应付性心理完成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这就使得家校“双向”德育活动的驱动力不足,进而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