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工科视域下高校“导学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2-07-14   来源:   浏览次数:6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校思政教育受到各级领导重视,也已取得一定成果,其开放的思政课堂指导思想明确,课程资源丰富,教学也有一定特色,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师

 
 高校思政教育受到各级领导重视,也已取得一定成果,其开放的思政课堂指导思想明确,课程资源丰富,教学也有一定特色,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师资队伍中有事业心强、责任感重的,也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部分教师将教育关注点过多地放在理论知识的强调上,弱化了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缺乏系统认知;在课程目标及课程达成度设计中关注教学知识点的设计,弱化了思想意识的启发和思考,一些学生学习多为应付考试,没有入心入脑;在学期考核中过分重视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察,思政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乏相关实践经验。
(二)教学方法陈旧保守,教学理念更新不够
思政课程开设基本到位,但高校的思政教育过于理论化、教条化,灌输式、被动“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教改后虽然“填鸭式”教学现象得到一定改善,课堂设计增加了师生的交流环节,也出现了经典阅读法、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学生授课法、社会调查法等一系列新型课堂模式,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明显的“知识型”课堂现象,学生的注意力仍旧集中在掌握知识点而没有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没有改变被动接受教师指令的习惯。教材体系并没有很好的转化为课程教学体系,知识体系也没有预期地转变为德育信仰体系。
(三)学生的德育理念意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思维方式、政治理论基础和学习自主性存在较大差异,就思政课程来说,工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及课程重视度明显低于文科学生,且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参差不齐。高校扩招背景下专业就业对口职业岗位减少,部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与其自身实际关联不大,对升学及就业创业的帮助有限,故学生的思政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师在开展课程教育时要依实际情况把握好问题设计的深浅,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互动。针对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工科学生,开展导学互动课堂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相对浅一些,便于前期知识点的导入,鼓励采取辩论的小组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促进思维模式和学习主动性的养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工科视域下高校“导学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工科视域下高校“导学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