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即语言发生和运用的环境。从1923年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提出语境一词以来,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书面语言中的上下文和口语中的前言后语”的语言性环境和“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者的身份 、性格 、职业 、文化背景、心理背景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非语言性环境,“是结合了人物、地点、场景和时间等一些客观的外部环境与说话者的身份地位、道德修养、职业以及说话者的心情与所处的境地等内部环境的一个整体环境。”语境体现词汇、短语、句子或语篇的相互关系,对英语教学有巨大的影响,如“you are right.”在两人吵架,一人不愿意在继续而采取的退让语境中与在讨论话提赞同对方的观点中是不同意义的,离开具体的语境,只是表达你是对的。所以,没有语境的学习,是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语义的。
基于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在词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素养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素养,创设所需的真实或类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方式,感知、理解语义,应用词汇表达意义,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提高词汇学习兴趣
不管是丰富而生动的语篇语境,实物、模型、声音、视频、图画等多模态语境,还是使用句子创设意义狭窄的语境,都提供具体词汇用法和搭配,避免简单、枯燥的传统词汇学习模式。学生直观地了解语用差异,激发学生知识联系和意义联想,便于掌握,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学习的快乐。离开语境的词汇学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词汇教学要使词汇与语境紧密融合,“这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记忆乃至运用词汇。”学生能从语境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增强词汇学习的兴致。
(二)精准掌握词汇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单独的词汇是很难掌握的,词汇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凸显其价值和生命力。学生是通过意义彼此依存的语境感悟、记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创设适当的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语境,能够激活学生内在认知图式,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明确词义、消除歧义,辨别异同,从而达到精准学习。
(三)提升思维能力
语境为学生提供上下文联系,学生可根据语境,推测词义,提高学生在语境中判断词语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处理程度对记忆有很大的影响,对信息处理程度越深,信息越能长时间地保存在记忆中。”猜词是一种深度处理信息的思维形式。在猜测中,学生要进行对词形、词性、构词法、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上下文关系等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评价等思维活动。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语境中获取、理解、整合和运用词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