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更新日期:2022-07-18   来源:   浏览次数: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学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当下学校宣传红色文化多采用课堂教学、红色讲座等方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活跃气氛,也有利于吸引学生注

 
 1.学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缺乏灵活性、创新性
当下学校宣传红色文化多采用课堂教学、红色讲座等方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活跃气氛,也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从实际来看,它们都只是与红色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拼凑,没有深入的融合,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还有可能会使其对红色文化产生枯燥的刻板印象。如果继续这种方式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不进行创新,可能会使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式固化,不利于长远发展。
2.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深度不足、积极性不高
很多大学生因为家乡周边的红色资源匮乏,只能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观看纪录片、旅游等方式零散性、浅层次地了解红色文化。而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容易缺乏科学性的理解,形成较浅的理解,限制自身的红色文化学习。此外,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将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要求,对红色文化缺乏主动性。这种想法大大阻碍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了解红色文化的脚步,也极易导致其对红色文化的价值产生偏颇或错误理解。
3.思政课堂中的红色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思政课堂上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历史教材和思政教师的讲述。一方面,当下的教材资料等内容大多出版时间较早,未包括具体详尽的红色故事,并且没有进行时代更新,缺乏深层次上细致的研究和引导。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也没有对红色文化进行重点关注及板块概括,其红色教育形式以ppt讲解为主,课堂上只是简略地介绍历史人物和事件,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深入思考。当然,理论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但能动性和反思性也是必要的。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4.红色文化活动及其效果缺乏持久性
学校举办的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往往只是集中于一段时间,只有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红色文化。一旦超过该时限,校园内红色文化的气息就会渐渐消退。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部署还有待完善。虽然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但是常态化及持久性还需要加强。若不能保证上述性质,便会大大减弱红色活动的红色教育意义。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中红色文化的外部大环境尚未形成,在学校方面的红色活动结束后,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红色环境与之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在红色活动中得到的感悟得不到巩固而逐渐淡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 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