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坚定文化自信
高校英语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挖掘梳理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也是不断理解和获得外国文化的过程。中外社会思潮观念的激烈交锋下,英语教学更要顶住压力,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中外文化差异,对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发扬中国精神气魄。
每堂课的设计都应有适当的课程思政环节。比如在学习“Success”这一单元主题,同学通过了解体育健将的光辉成绩,来引导学生思考健将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借助中国健儿为国争光、奋勇向前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后还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收集更多的中国成功人士事例,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2 “岗课赛证”相融合,发展思维品格
“岗”指结合专业对应岗位设置课程,英语课程内容与其专业紧密联系。以学院为单位,承担各学院英语课程的任课老师各自为一个小组,围绕该学院的专业特点、岗位需求等方面为学生补充基础专业词汇和专业涉外知识、满足学生的岗位涉外需求,为学生二年级过渡到专业英语课程做铺垫,为提升学生职场中的涉外交际能力打基础。
“课”是指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技能,能够识别、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和多媒体手段,根据语境运用合适的策略,理解和表达口头和书面话语的意义,有效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景中的沟通需要。
“赛”指通过比赛促进学习,促进教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比赛。通过备赛、参赛各个环节的师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多方面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实现语言思维提升的目标。
“证”指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提倡“以证促学,以证促教,证教结合”,鼓励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英语A级考试。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和A级考试内容相结合,渗透A级考试知识点,同时以证书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短期目标,在备考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训练等锻炼学生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的思维方式。
3 完善互联网+模式,促进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教学领域在逐步发挥着其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着线上线下相结合,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相补充的方式,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跨时空的教学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各职业高校应积极尝试用互联网+模式改革传统英语课堂。通过智慧树、学习通、WE Learn等平台建立线上教学班,课前发布预习资料和任务,监控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中发布小组讨论任务,进行情景教学,课后发布拓展任务和课后检测,检测和强化课中所学,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完成度。配合使用爱背单词、爱听外语、趣配音、有道词典等辅助学习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单词查询、单词跟读和单词听写来强化词汇积累,通过趣配音练习口语表达,寓教于乐。
高职英语课上巧妙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彩多元的网络教学新鲜生动有趣,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需要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和创设多种学习资源渠道,为学生搭建好供其自主学习的平台。
4 多样化评价方式,培养基本技能
英语核心素养要求评价学生要公正、客观、全面、系统。有效可行的评价系统才能发挥其正向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成长。高职英语评价应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覆盖听、说、读、看、写、译各项技能的考察,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学生的综合考评可以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两部分的占比。平时考核可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来量化记录学生的过程性学习状况,旨在让学生保持坚持学习英语的好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能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