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错失焦虑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2-07-19   来源:   浏览次数:4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错失焦虑的定义曾有媒体将错失焦虑定性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传染病。2013年,认知心理学家PRZYBYLSKIAK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错失焦虑(fearofmissingo

 
 (一)错失焦虑的定义
曾有媒体将错失焦虑定性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传染病”。2013年,认知心理学家PRZYBYLSKIAK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的研究,将错失焦虑定义为“由于个体在未能体验或经历的事件中无法得到满足感所产生的一种焦虑心态”。即因无法即时性感知他人的行为经历或重要信息,而导致个体内在出现负面情绪。基于认识心理学视角,这一症状反映了个体对于外部环境的一种心理折射,即个体对于外部环境信息的渴求性。而过去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更多从被研究症候群自身因素出发,忽略了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影响因素: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虚拟空间中社交平台的信息传递广度、
用户交互度得以大幅提升,个体的信息强迫症状更加明显:智能终端维护虚拟空间的社交网络及满足自我信息需要而开展即时性连接行为时,若连接行为无法得到持续化满足就会导致个体内在产生的焦虑情绪。社交平台仅仅是这种症候群的媒介载体,其背后社交网络中层层交错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传递网才是错失焦虑真正诱因。
(二)错失焦虑与社交焦虑
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个体心理状态,是指个体由于感受到或预期到某种威胁或者不良后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包含紧张、不安、烦恼、害怕等内容的负性情绪状态。状态性焦虑为个体在面临或经历某一事件时产生的一种瞬时心理状态,而特质性焦虑则作为个体人格特征组成的一部分具有稳定性。错失焦虑作为一种特殊的弥散性焦虑兼有状态和特质的因素,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其他事物而产生一种持续性焦虑。社交焦虑又名社交恐惧,是指个体对参加任何可能与他人进行超出自我预期承受能力的社交活动时,都会感到焦虑不安的一种状态。社交焦虑的个体会刻意回避一切社交场合和社交活动,与担忧错失社交活动的错失焦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焦虑类型。
(三)社交网络使用动机
当现实社交行为中,规则或价值标准无法成为主体角色行为的有益因素时,在社交网络中新的规则或标准就成为提升个体行为价值的最佳途径。个体在遵循现实中价值标准的同时,在虚拟空间中演绎出的适用标准会对个体的价值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两者之间的衡性被打破,个体开始更加倾向于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自我表达机制时,个体就会过度沉溺于这种虚拟价值标准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而出现对虚拟社交网络的依赖。社交网络是用户表达自我想法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场所,个体借助虚拟网络平台展示出符合他人标准的形象完成自我呈现。而作为虚拟社交网络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个体归属感的获得会推动个体频繁与他人建立联系。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情感、行为和幸福与三大基本的内在心理需求有关,分别是自主性、能力和关联性。当自主性需求和关联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归属感和孤独感会使得个体因害怕被孤立或游离在群体边缘,因此对于人际交往产生强烈的向往和渴知,沉溺于虚拟网络空间的个体很容易产生错失恐惧。因此,个体在这两种动机的实现过程中的沉溺与虚拟网络社交空间以获得现实中无法感受的“归属感”以及满足个体自身“光鲜”的自我呈现需要就是社交网络使用中产生错失焦虑的诱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错失焦虑的内涵

下一篇: 错失焦虑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