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2022-07-19   来源:   浏览次数:8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外部因素1.社会因素首先,对教师的期望过高。高中教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是否能成功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成为衡量学校优劣的主要标准,而

 
 (一)外部因素
1.社会因素
首先,对教师的期望过高。高中教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是否能成功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成为衡量学校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学习成绩的高低也就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准,学校会不断给教师施压从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达本科线率”,教师为满足学校升学的目标和要求,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中;新时代,不仅强调学生的成绩,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变传统的知识型传授型教学方式,各种教育改革也在高中展开,然而高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 12 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相比于其他国家,其工资收入只是同水平发展中国家的 1/4。教师职业是一个工作时间很不稳定的职业,在学校教师要进行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下班了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准备课件等活动,付出的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工资相对来说较低,经济补贴较少,特别是男性教师,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职业薪酬满足不了其生活的要求,这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最后,社会舆论的负面报道。近年来,教师打学生、教师违规补课、乱调座位等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愈演愈烈,甚至有些人恶意污蔑教师职业,将小错误搬到媒体里无限扩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了点顾忌,职业认同感也每况愈下,逐渐产生倦怠感。
2.学校因素
首先,自我提升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知识,提出更多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及时“充电”也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许多教师想通过学校培训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但是学校提供的培训名额有限,有些学校培训形式化主义明显,老师想提高自我的诉求难以实现,教学方面又难以胜任,积压着矛盾的心理,逐渐转化为对职业的漠视、倦怠。
其次,教学管理制度的漏洞让教师感觉是“局外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一般充当的是执行者的形象,很少参与日常教学管理,而且学校管理层人员既不太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不了解一线教师内心需求,缺少人文关怀,使教师在所谓的“领导”面前略显无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问题,也不知道找谁去倾诉和解决,慢慢对教学问题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最后,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现在中小学的职称评价体系较为混乱,有的教师依据年纪和职业之便提升职称等级,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职称,专注学术成果,忽视教学方面能力的提高。有些教师缺少职称的评审的机会,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方面很优秀,也深受学生喜爱,但却没有机会评职称,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使教师的个人存在感降低、自尊心受挫、教学积极性下降。
3.学生因素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师的教育态度相互影响,大多数研究都强调教师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殊不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师教育态度也有非常巨大的影响,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能激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活动,而持续消极厌学的态度,让教师感到无能为力、情绪衰竭、力不从心。
其次,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在意彼此对双方的看法。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彼此双方的相互理解,更顺利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师生关系僵化,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最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其在课堂中的表现。一般来说,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越强,越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成就感越高;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越积极越配合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效率也就越高, 1979 年,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 3/4 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和倦怠的主要因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