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复归创作本身的现代文论体系建构
 
更新日期:2022-07-19   来源:   浏览次数: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完善了文学理论研究领域1.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的嬗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走到了一个转型时期,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转型是复杂的,也是艰难的

 
 (一)完善了文学理论研究领域
1.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的嬗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走到了一个“转型”时期,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转型”是复杂的,也是艰难的,不是简单的线性变革,更不是一朝一夕的“裂变”。赵利民先生认为,这其中交织着中与西、新与旧、审美与功利等既对立又互补的多种文学观念。《审美与功用的对峙与互补——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中的文学价值取向》以及《论中国近代文学转型中的传统文学观念及其新变——兼论新派理论家向传统的回归》便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两篇文章均体现了近代文学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的嬗变。
近代文学观念甚至文化观念的演进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中国近代文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的嬗变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赵利民先生系统而全面地综述了这一过程。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包含了“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两种观点。“功利主义”强调传统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非功利主义”强调传统诗歌的审美功能。在传统诗学的基础上,两种价值观和传统诗学有一致之处,赵利民认为,非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相比,具体内容有了很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种价值观对“文以载道”论的超越上。与此同时,赵利民先生辩证地论证了近代文学价值观对审美与功利的对峙与互补,对峙体现在,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有冲突;互补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文学的价值在于表现人生,文学要表现情感,艺术的根本特质在于审美价值,其次,近代功用主义文学观以“文以载道”为核心,为了让文学参与到“启蒙”与“救亡”的革命中区,要求文学摆脱“文以载道”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的社会现实中。近代文学价值观对审美与功利的对峙与互补对我国近代文学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的嬗变起到了很大冲击和影响。一是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对传统诗学的功能认识不同,以至于对近代文学发展和理论的建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功利主义”价值观将文学作为政治工具看待,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显著特征,“非功利主义”价值观强调表现人生价值和体验,扩大了“道”的范围。二是使人们注意二者的和谐性,功利主义和审美主义并非完全排斥,只是对传统诗学的功用和价值认识不同。如,王国维要求文学应该有自身价值,其意图在于冲击传统的文学工具论,在批评实践中他对“忧生”“忧世”的作品倍加推崇,而这些作品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新旧文学观念并陈与杂糅是近代文学观念在嬗变过程中的突出特征。具体来看,近代文学观念在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旧观念退缩、新观念迅速萌生的一面,又有新观念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曲折性、复杂性的一面。正如鲁迅所说,“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反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仍不废去,而是羼杂。”近代文学观念甚至文化观念的演进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旧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新观念还没有成为人们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在构成成分之前,旧观念会以公开的形式与之相对抗,旧的东西仍旧会顽固地存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复归创作本身的现代文论体系建构

下一篇: 复归创作本身的现代文论体系建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