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大学生党员质量再提升
 
更新日期:2023-10-27   来源:江苏高教   浏览次数:3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十八大报告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

 
在十八大报告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当前,在多元文化交互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众形成社会价值共识和共同价值追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可以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突出问题
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拥有很多时代赋予的特质,具有难能可贵的优秀个人素质和品质,在政治上展现出思想素质硬,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特的想法,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带来了挑战。在各种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共同发展作用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党员质量再提升,成为又一新的课题。
(一)价值观多样化态势冲击了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和各种异质文化,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学生党员,极易受到情感和思绪波动的影响,认识问题浮于表面,不可避免受到一些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价值观体系呈多元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尤其在就业形势、升学考研、社会竞争等压力逐年增加的趋势下,思想认识产生困惑,很容易产生非理性的精神追求,进而出现部分入党动机多元化、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前后态度不一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质量。
(二)知行分离现象阻碍大学生党员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党员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容认同度都很高,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因为多元文化思潮、认知程度、实用主义、培养模式、教育环境、竞争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行为表现出矛盾和功利化,进而表现为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和道德行为不一致,“口号在左,行动在右”。这一现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的瓶颈所在。
(三)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党员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是以“三会一课”为基础平台,其他学习形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但当前高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多以宣传教育、讲座学习或座谈讨论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模式运用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化、程式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教育培训实效性不佳。同时,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中的作用认识充分,但利用不足,创新实践育人平台欠缺,网络教育平台资源未充分开发。
(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尚不健全
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大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示相当认同[2]。但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够的问题,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缺乏健全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培育效果、构建成果,均无从准确衡量,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教育有明显欠缺,党员质量提升缓慢。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大学生党员质量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我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凝聚思想共识,夯实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实践育真知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指导,从日常学习和生活出发,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党员由内容认同、价值认同,逐步转变为情感认同,最终实现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通过针对性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教学、传承优良传统主题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在行动等活动,逐步实现理论学习-实践领会-行为内化的引导目的,构建高素质的生力军,从而影响并带动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核心价值观。
(二)以机制做保障
1.规范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三会一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理论教育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规范学习范围。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设计基础性作用发挥路径和发展性作用发挥路径。基础性路径针即对全体大学生党员提出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发挥榜样作用的要求,发展性路径针对有特殊才能和典型特点学生党员提出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要求。
2.设立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建立包括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作用发挥、群众基础等五个一级指标的发展质量考核体系,明确每单项考核要求和标准,通过党员自评、支部点评、学生议评、组织考评的立体式评分办法,定期考核,及时反馈。通过设立党员公告栏、党员亮身份、定期在支部党员大会上汇报个人情况等形式,自觉接受监督。
3.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在培育考核过程中,科学量化的制定合理的奖惩激励措施和约束办法,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补充,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培训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大学生党员质量再提升

下一篇: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大学生党员质量再提升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