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社会教育意义日益深入人心,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性,使其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成为各界共识。各地都在积极开发、建设当地的红色资源,以红色革命景区、展览馆等形式向公众开放。讲述、传播红色文化的影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微视频等各类视听作品层出不穷,红色文化教育也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些都构成红色文化传播的有益探索。总体而言,红色文化的传播当前正处于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媒体转型的阶段。但现阶段红色文化的传播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话语严肃单调,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长久以来,红色文化主要以传统媒体、官方网站为主要宣传阵地,逐渐形成较为严肃单调甚至刻板教条的话语特征。在内容上常以单一的笔法重复输出相同的革命历史资料、红色文化故事,而未对现有资源加以现代化的加工和改造,以适应大众化的传播特点。无论是手段还是形式都较为老套,缺乏与当前社会现实生活和个人命运价值的联系。宏大叙事有余,而细节叙事不足。这就导致普通民众特别是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距离感较强,代入感欠缺,很难设身处地贴近故事和人物,产生沉浸于历史情境下的情感共鸣,传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平台建设有待完善,未形成合力进行矩阵传播
渠道对于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地方政府、文旅局、博物馆等官方平台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平台,这类平台和网站或是背靠红色资源,集宣传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或是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引导主流价值的使命。官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这类平台的优势,但由于对红色文化专栏的建设还不到位,同时既没有形成长效的红色文化传播机制,也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进行全网联动,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因而传播范围有限。二是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具有灵活性、娱乐性强,受众范围广且呈现年轻化的特点。作为对官方平台的补充,可以很好的辐射不同人群,激发公众传播红色文化的热情。但由于缺乏把关人,内容良莠不齐,需要把好导向关,筛选优质账号和优质内容进行孵化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