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培训,掌握思政知识
各科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学习和培训,熟悉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较强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对接能力和融入能力。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热点问题,提升辨别、抵制和批判错误思潮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4]。各科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如:学习强国等,学习党中央最新讲话精神及相关政策,补充思政知识。了解科技、文化等方面内容,拓宽思政元素挖掘面。
2.全员参与,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工学与艺术的交叉学科,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教育部针对不同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纲要中提出对于工学类专业,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对于艺术类专业,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在思政元素挖掘时,建立研讨团队,成员包括各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思政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学生代表、以及已毕业从事该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围绕市场、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党建等方面,运用头脑风暴方法,开展思政元素挖掘,使课程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思政教育,又符合专业课的准则和要求,还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情调研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教师从学前、学中、学后三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正式开展教学前,通过线上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学习状况,优化完善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利用学习平台,如:超星等,建立讨论组,对讲课内容、讲课方式等进行讨论。教师通过“量体裁衣”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