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五唯”评价——“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下人的价值的旁落
 
更新日期:2022-07-21   来源:   浏览次数: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简单、僵化的五唯评价标准主导着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五唯一般指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唯帽子

 
  长期以来,简单、僵化的“五唯”评价标准主导着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五唯”一般指“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唯帽子”。其中“唯论文”“唯帽子”成为很多高校各类教育评价的核心,成为高校选人、用人的基本导向。近些年来,部分高校在选聘人才时主要看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甚至制定了“非升即走”的人才聘用制度,新聘教师被要求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定量的科研指标,其中包括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在巨大的科研压力下,很多青年教师为了保住饭碗、评上职称,不得不将精力全部放在科研工作上,拼命的发文章、拿项目、搞经费,青年教师很难沉下心来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立德树人上花时间,然而科研能力并不代表教学实践能力,青年教师不备课、不磨课很难打造出“金课”。不仅如此,学校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也以简单的五个维度为标准,将发论文与教师收入直接挂钩。作为高校老师,没有论文、没有项目似乎就是没有贡献、没有前途,但是没有帽子、没有职称又很难发论文、申报项目,直接导致了科研与教学双重注水的不良现象,在科研中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很多学者不愿意沉下心来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科研成果的原始创新性很低。在课堂教学上照本宣科、内容枯燥,出现了大量的“水课”,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五唯”也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近期,“内卷”一度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流行词,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就业,内卷无处不在,很多学生无奈的被裹挟着前进,陷入一种精神内耗的死循环,这种内卷化很大程度上是也因为评价标准的单一导致的。在学校,分数、奖项是判断学生优劣的关键,走出校门,学历、毕业院校排名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指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催生了教育的功利化,很多学生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在大学阶段被迫考取各类证书、参加各种比赛,毕业时被迫选择读研等,这种不停的内卷严重压缩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人的真实本性被遮蔽了。
“五唯”评价的实质,是一种外部评价,更确切地说是单一化、绝对性的“唯外部评价”。他将人简单的放到了数字序列里排名、比较,这种看似公平与客观的评价标准背后是非公平、非科学的。它是理性主义、工具主义取向下将人客观化、数字化了,是功利主义下片面追求“短平快”出效益的结果。它存在着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弊病,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代越是向前发展,人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首要职能就是育人,而后才发展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因此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宗旨。但是,当前高校教育评价呈现出本末倒置的局面,重视科学研究,忽视人才培养,严重的破坏了高校的生态环境,降低了高等教育质量,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相悖。
在这种“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大行其道的“五唯”评价之下,我们仅仅看到的是冷冰冰的数字、美其名曰的人才称号和一个个“学术锦标赛”平台。我们看不到大学的真正贡献,看不到大学的“高深学问”,看不到大学的学术创新,看不到学者的学术责任,也看不到学者的良心。大学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五唯”评价之下的当代大学已经偏离了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只见“学术创新”,而且是缩小为数字背后的“学术创新”,“学术竞标赛”下的“学术创新”,到底是学术真的创新了还是制造学术垃圾,甚至追逐名利之下的学术复制、不良竞争。“五唯”的评价确实太过于偏狭,不能够、不足以完全正确地去评价一位大学老师的贡献,也不能够完整评价一个大学生成长的过程,它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背弃了了教师的根本职责和任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五唯”评价——“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下人的价值的旁落

下一篇: 大学“五唯”评价——“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下人的价值的旁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