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更新日期:2022-07-22   来源:   浏览次数:1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并非互相独立的。课程思政教育核心内容就是找准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等内容相结合,进一步的提炼升华,上升

 
 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并非互相独立的。课程思政教育核心内容就是找准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等内容相结合,进一步的提炼升华,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进而达到教书与育人的最终目的。下面就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信、基础建设与国计民生、科技强国等方面阐述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一)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发展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筑,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两山”理念。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到202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装配式建筑并不仅仅是建造工法的改变,而且是基于标准化、一体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筑行业的全面改革,装配式建筑承载了建筑现代化和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使命,也是建筑业走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结构。部分省市更是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列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要点之中。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组装的建筑,将大量传统施工模式的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是一种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新型建筑生产模式。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继续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大幅降低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高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并有效缓解我国人口红利逆转、资源日益紧缺、成本持续上升、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不良现象。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相对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建筑,具有巨大的经济、技术、工期和环保等优势,据国内装配式建筑公司初步统计得出,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大量减少模板工程,从而降低木材消耗约80% ,施工水耗减少60%,脚手架减少70%,,现场人力资源消耗减少50%,施工能耗较少约20%,减小现场施工噪音约80%,施工垃圾减少约80%,建设周期缩短约30%等优势。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是现代建筑施工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几十年以来,我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导致一些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古建筑遭到严重的破环,削弱了传统文化的气息,阻碍了部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木结构建筑是我国优秀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木结构建筑是目前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的建筑技能。根据实际经验,使用木梁、木柱来发挥木结构的抗弯、抗压能力好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受拉和剪切的缺陷,并具有良好的抗震特性,充分反映结构自重轻、可以构建高耸结构的特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新木材建筑的比例一直很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展木材结构还有很大的空间。材料的特性更适合低密度建筑,因此中国已经在政策层面上支持建造五层楼的纯木建筑。在这一阶段,本地的木材建筑将主要用于文化、旅游、医疗、照顾老人以及其他文化、旅游和医疗领域,强调舒适、健康和与人的亲近感。装配式木制结构和传统木制结构的区别在于其结构、外部维护系统、设备管道系统和内置系统,其中内置系统的主要部件与装配式结构的部分融合。装配式木制建筑不仅继承了传统木制建筑的优势。同时还体现了以传统木结构建筑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再升华和再创新。
树立文化自信,强化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与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有机结合,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木结构建造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把握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将木结构元素恰当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的民风民俗体系中,进一步地推动传统木结构建筑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重要转变,对落实国家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美好乡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下一篇: 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