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抢劫现场——规定情境
 
更新日期:2022-07-26   来源:   浏览次数:1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银行常常被犯罪分子盯上,因此,反抢劫演习不单单是在考验银行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是在考验警察的处理能力。不少电影中都有抢银行的桥段,如《

 
 银行常常被犯罪分子盯上,因此,反抢劫演习不单单是在考验银行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是在考验警察的处理能力。不少电影中都有抢银行的桥段,如《火锅英雄》、《除暴》等,但《大赢家》并非真正地在电影中抢银行,它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反抢劫演习,在电影中是演习的“抢银行”、虚假的“抢银行”。那么,它就变成了一种带有戏剧特征的规定情境——劫匪抢劫银行并挟持人质,警察抓捕或击毙劫匪后解救人质,劫匪和警察的对峙关系构成了带有冲突性的戏剧情境。在这一演习规则下,抢劫现场就成了一种规定情境,人物在这种情境下的一切行动皆要符合演习规定。
在电影的开端部分,主人公严谨作为一名银行职员,在接到扮演劫匪的通知时,他对领导表示自己并不会扮演劫匪,领导却告诉他“不会可以学,学好容易,学坏三天,回去多看外国电影”,所以电影中的抢银行桥段就成为了他学习如何“抢银行”的范本,这些范本既是为他“劫匪”的角色服务,也是促成规定情境下人物动作的关键所在——进门,掏枪,装钱,逃走,这些动作一气呵成,电影中的劫匪大多如此,严谨在起初也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劫匪在这种规定情境中的贯穿动作是“抢钱之后跑”。让我们再反观银行工作人员的在电影中演习的反应,即在假装服从劫匪命令的同时按响桌子下面的警铃,换言之暂时服从劫匪并报警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在演习中的贯穿动作。在电影中,一名银行人员提早准备好了演习用的练功钞,可以说她真是对这种规定情境太熟悉不过——遇到抢劫就得交出钱,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警察在接到报警后出动,短短几分钟便赶到案发现场,他们的贯穿动作便是“逮捕或击毙歹徒”。孙惠柱教授在《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一文中指出,澳大利亚的“实用戏剧”教授曾帮助训练警察,让受训者在一个经过设计但看上去和普通小镇并无二致的实训基地进行搜捕作业。其实这对于警察来说也是一种规定情境下的演习,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常常会与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打交道,进行演习为的是提高破案率。2012年,无锡市新区长江北路金海里江苏银行进行了一场反抢劫演习,之后《中华合作时报》在文章中指出:“警方未雨绸缪......对于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打造拉得出、打得赢的公安队伍,对于防范、抵制和震慑抢劫银行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反抢劫演习中的抢劫现场便成为了演习参与人员博弈的现场,警察在演习的规定情境中将是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临场发挥决定着演习的结果走向,同时也体现着演习的价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抢劫现场——规定情境

下一篇: 抢劫现场——规定情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