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积累缺乏的启发性教学如空中楼阁,难以使学生产生获得感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高校质量参差不齐,所招收的学生水平差距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低不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之下,思政课堂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去阅读原著、进行交流讨论,情景道德剧演出,辩论等等,目的是启发同学开启思政学习兴趣,增强思政素养。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所学知识所知甚少,学生的学并没有真学、真练、真求知,而是根据教师的要求,留于应付课堂教学,没有做到课下课上踏踏实实的求真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求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的累积,不进行灌输学习和强制性学习,一味强调通过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就能实现培养学生的成才的目的,反而容易放纵学生,助长学生滋生惰怠的学习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习陷入认知的误区。
2、为了启发而启发的启发性教学,华而不实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知半解的启发式教学,虽然花样繁多,热闹非凡,但过后仅剩一地鸡毛。习近平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上狠下功夫,但是在教学在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教学或者后来流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教师经常在自己没有真正下狠功夫学懂弄通讲清楚之前的同时,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情况下,设置启发式教学环节,将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来学习和思考较为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对课堂知识所学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容易流于表面,达不到让思政理论入心入脑的效果,经常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繁华教学背后,就剩一地鸡毛,学生可能通过一场情景演出、一场思政辩论,一次不太深入的交流探讨获得了一些思政的皮毛,但不能深入系统的将思政课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地理解和学习,更做不到深入地理解和应运。
3、思政课的启发性教学更难找到应然的开启点
从思政课课程特点来看,理论性较强,部分内容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等有待增强,对于现在部分习惯阅读碎片化,微信、微博等文章形式的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启发式教学一方面可以用较为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各种情景场景等方式来开启教学,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启发式教学又有很多局限性,教师要想讲好思政课,学生要想学好思政课,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下狠功夫学习之后,在厚积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师生双方都对理论有一定的研究后,才能顺理成章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