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遵循《教学指南》(送审版) 的要求,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学生课程需求调查分析,2015年构建并实施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6]。课程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有选修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鉴于此,我们开设了“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该课程属于“通识通修课程群”中听说类课程,供一年级英语水平中等学生第二学期选修,每周2学时,共16个教学周。对南京大学大部分学生而言,大学英语必修课只开设一年,因此“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是从通用英语转向学术英语,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一门关键课程。
(一)教学目标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秉承“全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语言。依据南京大学提出的“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术英语课程的自身属性,我们制定了“德、知、行”(即育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融通的三元目标,将育人寓与知识传授和多元能力培养之中。学生通过对中外教育、文化、性别与社会等主题的学习和相关文献的阅读,提升学术英语知识,学习学术规范,拓宽相关的学科知识;通过学术听说技能与思辨技能的系统训练,有效提升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通过小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学术诚信意识,增强学术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完善个性、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
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内容依托主题,以单元为单位,围绕项目展开。单元主题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话题,具有跨学科性,包括能源与地球、教育与创新、文化与传统、大脑与记忆、性别与社会、共享经济等。选材注重融入中国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强调学术诚信,并反映科技新进展。教学材料以真实的音视频为主,阅读材料为辅。视听材料主要选自网易公开课,尤其是 TED演讲,同时包括国际名校公开课的部分内容,如哈佛大学的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讲座等。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同一话题但表达不同观点或采用不同视角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讨论能源话题时,选取了TED网站上题为“Does the world need nuclear energy”的视频。视频中,两个演讲者就世界是否需要核能问题发表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根据这一视频我们设计了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辩论双方的论点及论据,评价论证的逻辑性及充分性,并要求学生阅读同一主题的若干篇文章,鼓励学生搜索更多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参与课堂辩论。课程通过这样的选材原则和任务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