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1+6”班团一体化建设工作体系中的“1+5”统筹引领下,班级工作主要从“6”个具体方面展开,即“1”个班级的学习工作、管理工作、心理工作、资助工作、科研工作、网络工作“6”大班级育人工作。
(一)学习工作。良好的班级学习情况是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石,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建设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和中心任务。学习知识是青年大学生锤炼本领、成长成才的主渠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考风考纪、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等各方面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抓手,真正实现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优良学风。通过班级委员会、班级大会,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班级学习制度,做好学习交流会、课程重难点知识讲座、学习竞赛探讨等活动,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是班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营造良好班风,增强学生班级共同体意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且具有持久性的工作,无论是辅导员还是班级学生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严”与“爱”并施的工作原则,对班级整体要统一有组织有纪律,严格要求,而对学生本人要耐心细致,做到既解决实际需求,也解决心理困惑。另一方面,对于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严格要求德行方面,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品行过硬的高质量学生干部。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详细指导”和“放手管理”的关系,有的放矢,减“政”放“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团建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形成班级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班级。
(三)心理工作。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常态工作。班级心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首先,建立谈心谈话制度,每班级设置1名心理委员,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建立以宿舍-班级-学院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做到心理问题学生“一人一记录”跟踪式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其次,定期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然后,定期开展班级特色心理活动,让学生了解日常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情绪问题,并为提供相关舒缓方法,使学生能以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