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译者行为批评
 
更新日期:2022-07-27   来源:   浏览次数:2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译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身兼数职,但只有一种职能属于翻译的范畴。实践中的译者可以集多项任务于一身,但在理论上,翻译过程必须和其他的过程严格区分。

 
 “译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身兼数职,但只有一种职能属于翻译的范畴。实践中的译者可以集多项任务于一身,但在理论上,翻译过程必须和其他的过程严格区分。”(王克友2008:261)“译者行为批评”,顾名思义,是在“翻译批评”,特别是“译者批评”下的细化,是以译者为主体而对其在翻译社会化过程即翻译活动中的角色化过程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随着中西方翻译界对译者行为的广泛关注,译者行为批评研究正蓬勃发展。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对译者行为的批评研究有助于促进译者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翻译素质,改善译文质量。
1.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现状
西方多位学者都曾使用过“译者行为”这一术语,诸如威尔斯、梅森、巴拉德和贝克等人,但未提出译者行为批评并加以研究。我国著名学者周领顺首次提出了“译者行为批评”,并将其引入到翻译领域,使其成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在周领顺的带领和研究下,该分支逐步系统化,相关术语得到了确定,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框架。自2010年至今,国内译者行为研究取得了进步,但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在更多学者的研究和带动下,在对文本和翻译现象做了充分了解后,“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的研究和发展才能得到进一步推动。
2译者角色与译者行为
中国学者对于“译者行为”的研究,始于周领顺发表的论文。在其论文中,“译者行为”(translator behavior)狭义上指的是“译者”作为翻译人员应有的行为,是“翻译行为”的体现,主要凸显其语言性;广义上指的是译者的翻译行为以及译者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角色的其他行为,除了彰显其语言性之外同时也彰显其社会性。
贝克 (MonaBaker,2003)对译者的多角色特征描述道:译者的行为常常是译者自己相互矛盾之忠心、同情心和偏心之果 ,原因很简单 ,译者像其他任何人一样,不只有一种身份,而是有多种不同的身份特征。译者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同时用不同的声音讲话;译者甚至会在一个译文中或者其中的一个片断中采取多种策略,且策略间时有冲突。“译者角色”中的“译者”首先是指具有自由意志的人,其次是在翻译实践中承担翻译任务的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源文本作者创作意图和精神的传达者,是最早的读者,同时也是读者最忠实的伙伴。译者在实践中不免会因个人生活阅历而影响其译作,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也是需要考虑的,此时,译者在译作中会做相应调整,起到协调者的角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译者行为批评

下一篇: 译者行为批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