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山西非物质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更新日期:2022-07-28   来源:   浏览次数: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文化研究,以致成为独立的民俗学学科。民俗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也颇为广泛,其中自然少不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文化研究,以致成为独立的民俗学学科。民俗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也颇为广泛,其中自然少不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就山西非物质文化而言,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厚。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可以发现,从研究趋势上,近十年来山西非物质文化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的研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有具体到某一非物质文化的:如任小梅(2015)对中阳剪纸的研究;有侧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如:仇兵奎、许子婵(2020)等;还有偏重于非物质文化旅游的研究,如张焱(2019),等等,现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研究,国内涉及非物质文化翻译研究多集中于外宣翻译研究与翻译策略探讨,如姜丹丹(2018)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实质特征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动态结合以及趋同现象共同作用下的翻译策略。还有以某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如杨大霑(2009)、张洁(2019)分别以贵州省、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翻译的问题。另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如刘春媛、吴妍婷(2018)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出发探索了翻译人才培养的路径;白红岩(2019)讨论了高校英语专业中如何有效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教学工作的问题。还有论文从不同理论视角对非物质文化翻译实践进行了研究,如阮红波(2019)等分别在功能语境、翻译伦理研究视阈下对翻译文本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比较而言,纵览中国知网所检索到的文献,关于山西非物质文化翻译的研究屈指可数,只得郝俊雯(2013)与张宁静(2015)两篇有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译实践报告,以及赵丽丽、王文雅(2020)论文一篇,后者研究对象是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不难看出,针对山西非物质文化的翻译考察尚显薄弱,整体关照不足,研究层面较为单一,开展山西非物质文化的宏观系统翻译探究尤显必要。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促进山西特色文化的弘扬及传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山西非物质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下一篇: 山西非物质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