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是一个完整的网状教育体系,它的设计原则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渗透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馈和督导,力争实现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共同提升。
1、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构建网状教学体系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应努力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展的路径,全面把握艺术设计与思想政治的关系,以思想品德为基础,以艺术创作为载体,把思想元素融入到艺术类专业课程中,为当代大学生创造出内含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专业知识的艺术素养精品课程。高校应形成网状教育教学体系,形成高校领导、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联动机制,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促进、一体两翼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首先,高校领导层要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掌舵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总目标,注重教育的顶层设计,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调整课程大纲,在平台和制度建设方面给予课程思政建设有利的支持和坚实的保障。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结合,形成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再由点及线进行路径设计,分析“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以此为目标问题,形成教育主线;最后再继续由线及面,形成贯穿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领域的,高校领导、教师协作、学生参与的网状课程思政格局。
此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高校办学特点、教师队伍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第一,艺术类高校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在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过程中,要突出艺术类高校的办学特色,寻找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进行核心内容设计;第二,艺术类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思政队伍,发动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服务人员、辅导员共同协作,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设计;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
其次,高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部门,落实到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层面,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氛围。教学管理部门起到主导作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配合;行政部门提供支持工作;后勤部门负责保障工作。教职员工都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把“课程”和“思政”结合起来,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再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艺术类高校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学科建设,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格局,形成艺术类专业知识讲授与德育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格局,形成思政课教师显性德育教育和专业课教师隐性德育教育相互促进的格局。在这里,不仅仅指的是课堂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要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更需要积极推动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建设,努力实现专业课与实践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