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职人才培养中“人职错位”现象
 
更新日期:2022-07-29   来源:   浏览次数:1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人才培养重职轻人。即偏重职业技能培养而轻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表现在:一是强调人对职业和岗位的适应性,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忽略学生个体心理

 
 (一)人才培养“重职轻人”。即偏重职业技能培养而轻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表现在:一是强调人对职业和岗位的适应性,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忽略学生个体心理特质差异和全面发展。二是以固化的方式培养“标准化”人才。如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数量或质量不足,无法开设更多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选修课程,所有专业学生学习基本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训练,受到相同的考核,将具有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导入“标准化”培养体系,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毕业生“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重职轻人”的错位容易把人培养成形下之器的“工具人”、“单向度人”,造成育人目标与规格的“落差”,使人才培养质量“缩水”。
(二)课堂教学“重教轻学”。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者、发起者、管控者,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课堂指挥棒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好的一面是,效率高,成本低,便于控制和管理,也能按照国家、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所以受得各类各层次从教者推崇。但不足的一面是,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剥夺和窒息。显然,在新时期要求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形势下,这样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三)办学主体“重校轻企”。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育人模式。因此,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方式,但由于学校与企业属于不同的领域,主体属性不同也就决定了两者的合作存在“相异”之处。如果不能求同化异,校企合作 “一头热”、“两张皮”的问题就难以解决,致使许多校企双方合作停留在宣言层面和浅表层面,未能深入到本质的融合层面、有效的实操层面,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均有限,“双主体”育人体系建构和企业实质参与教学过程还有很大落差,以学校为主体包办人才培养全过程仍然是常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职人才培养中“人职错位”现象

下一篇: 高职人才培养中“人职错位”现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