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的作用。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离不开课程的支撑,只有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了,才会总体上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从顶层设计做起,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挖掘出思政教育目标,并将此目标细化到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去,从而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上述三种目标分类,可以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
知识维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应努力建立合理的专业架构,包含的一系列的知识,如人文素养、数理、多科背景、国际认知等等;
能力维度: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技能,并内化与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总体说来,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层面:战略层面(如全局思维能力、极限思维能力),战术层面(如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层面(如图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实践层面(如自身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实践能力)。
素质维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过硬的职业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注意个人品行的塑造,同时应该将人生坐标定位到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上,这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知识维度的目标最为明确,达成度的评价也最为简单,但能力和素质两个维度的目标相比达成难度较高,内涵比较宽泛,从基本技能到职业素养,从个人品德到价值观,所以要实现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尤其是素质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程不能仅限于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用思政元素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无形中引领年轻人的精神导向。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航空运输的、具有复杂交通管控、协同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协作意识。培养过程中着力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民航价值导向,在学生中厚植“交通强国”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