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大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发展起来的独特文化,其后逐渐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武士道精神所提倡的“忠义”把忠君和爱国等同起来。对于天皇的绝对忠诚和对国家的高度热爱在是每一个日本国民的基本要求。在《惜别》一文中,处处流露出对于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战争胜利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景象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武士道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日常生活。通过周君的眼睛来观察到日本国民对于战争胜利心理及战胜后的举止来展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对于国民精神生活的影响。周君的形体是娇小的,而武士则是威猛有力的,与之对比则凸显出中国国民的形体上的羸弱。精神上,周君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推崇仁义,周君虽对道教文化有所推崇,但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还是道都不能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比较,儒释道文化是一种向内的精神追求,而武士道精神是一种向外的积极探求、扩张的文化,是一种具有攻击性与侵略性的文化。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属于同一文明圈,即东亚文明圈。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中日两国出现了类似于佛教东传日本的交融时期,也有因政治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碰撞从而引起战争的事例。无论中日两国的争端有多大,其处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交流状态是无法避免的,研究日本文化中的“异国”形象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在本国(日本)的特征以及异国形象得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日本是一个非常强调等级制度的国家,日本人对于等级秩序、制度高度依赖,并自觉将之内化于自身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当中。《惜别》中太宰治对于国家的体制机器直接描写的语言并不多,作品中写道“日本给予我一种独特而又直接的清洁感,这种清洁感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在哪里都看不到倦怠、懒惰的身影。”对日本社会文化氛围的高度赞扬虽是借助于文中周君之口来进行的,但是作品人物的观点是作家通过人物这一叙述者来间接传达作家的情感态度。清洁感从表层看是社会洁净、有序的表现,透过现象可以看到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制度、管理层面的井然有序,唯有制度的有序,才有社会治理的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