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实习支教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更新日期:2022-08-02   来源:   浏览次数:8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育实习支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但我们要积极正视支教生的自身素质、心路历程及他们面临的困境,从在校课程培训、带队老师心理

 
 教育实习支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但我们要积极正视支教生的自身素质、心路历程及他们面临的困境,从在校课程培训、带队老师心理素养的加强以及管理、实习支教心理危机干预、全方位反思追踪模式,进行心理分析及问题对策研究。
1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课程
1.1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在实践教学中既要重视对专业发展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心理素质的培养。课程建设体系应侧重于学生情绪管理、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处理,能消解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困惑及心理障碍。学校除了设置传统的心理学课程、心理科普宣传,更要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心理素质拓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座谈式、访谈式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真正掌握心理教育的内涵,作好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个体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的有效策略与健康行为。
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景,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学校要大力开展有益于提高心理危机应对能力的活动,组建学生心理教育社团,创办心理教育的校内刊物,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强化自我教育,提高移情能力,加强自我效能感。这些心理危机干预教育课程,目的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学会善待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适方法。因此这些课程要有科学性、规划性、专业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和心理危机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优化心理品质,能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1.2 以积极心理学干预学生自我主动调节能力,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积极心理学是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这是能够激发个体产生心理上积极享受与感官上愉悦的接近性行为或倾向的情感。作为新兴心理学运动,主张关注个体已有的优秀品质,通过激发和发挥个体自身潜在的积极能量,培养幸福、乐观、自尊、自信以及积极的自控能力,实现个体良好发展的效果,避免“补救性”的被动干预。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潜在能量与积极品质在缓解心理障碍中的积极作用,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策略或教育活动。学校摸底及测量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心理教育档案,个体问题个性化解决,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各方对学生真切关怀,充分理解尊重,锻炼发展他们积极性情感体验和自我决定能力;通过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觉调节身心、平衡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和优秀品质。例如学生焦虑地在多重角色转换的心理冲突时,教师以鼓励肯定的积极沟通方式,缓解他们的心理困惑,提高抗挫折能力。这些温和的心理干预手段,促使学生再次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受自己,达到回归良好身心状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实习支教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 实习支教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