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孔子“养老”思想概述
 
更新日期:2022-08-03   来源:   浏览次数:1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因此孔子的思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因此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先生曾说过:“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由孔子那里出来。”可以说,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是影响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而其中“仁”的思想则是其思想中的核心中的核心。尤其是孔子提倡要用一种道德情怀与人进行相处和交往。提出人要行善,要做仁爱的事。而与“仁爱”思想最为密切相关的就是孔子的“孝道”思想。孝道思想可以说是“仁爱”思想的重要体现。可见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对老人的重视。孔子认为,老人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和谐,国家是否安定,都与老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否被满足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孔子曾这样阐述自己的理想政治“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之》)可见老人能否在物质生活上安康,能否在精神生活上富足,则是孔子“仁爱”理想的重要标准。而要老人生活得幸福安康,孔子有自己的较为完备的养老思想,这一养老思想不仅有理论支持,而且在实践上也有落实。具体内容如下:
一、养亲
孔子的养老思想首先就是要养亲,即所谓的一种最直接的养老行为——能养。孔子在《论语·为政》篇提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意思就是要在物质上能够满足和供养父母的日常起居等生活,这是“孝”的最低标准。孔子认为,养老要先从“养”说起,要能养,要让父母在物质生活中享受安康。“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意思就是说父母亲倾其所有抚养呵护子女长大,子女长大成人后,首先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心尽力的照顾父母。其次要让父母能吃得饱,穿得暖,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最基本的满足。这是孔子养亲最基本的标准。
当然,在满足父母物质生活时,孔子认为还要注意两点:
第一,养亲要尽早。孔子认为给父母提供物质生活方面的赡养,在时间上要趁早。要趁着父母年纪尚轻,身体尚好时,及时地去赡养父母,为父母提供物质生活的满足,关心他们的日常起居。否则,当父母年事已高,或是因病离去时,我们再想要赡养双亲,就为时已晚了。因此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提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就是父母的年纪子女要时刻记在心中,不能不知道。记住父母的年纪一方面是因其高寿而感到高兴愉悦,另一方面也是因高寿而感到担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养亲”的标准在物质上的表现就是子女要与父母一起生活,并及时地尽自己所能的赡养父母,以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孔子“养老”思想概述

下一篇: 孔子“养老”思想概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