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媒介接触型数字童工
 
更新日期:2022-08-03   来源:   浏览次数:6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作为媒介接触型数字童工的代表,短视频平台中的数字童工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龄前儿童,年龄在2~6岁,他们以短视频的浏览为主要的使用形式,自身

 
 作为媒介接触型数字童工的代表,短视频平台中的数字童工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龄前儿童,年龄在 2 ~ 6 岁,他们以短视频的浏览为主要的使用形式,自身并不具备独立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摄视频的能力,主要由监护人进行拍摄、发布 ;第二类是 7 ~ 14 岁的正处于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其本身不仅具有浏览能力,而且也有视频内容生产的能力。由于在成年以前,儿童接触的环境以家庭和学校两个场域为主,因此,对于儿童数字劳工成因的思考也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吸收与模仿
蒙台梭利认为,自然在儿童3岁时划了分界线,儿童在3岁以后便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环境。②瑞士学者让•皮亚杰也指出: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具象思维,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识整个世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决定了具体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③在移动终端高度普及的今天,“机不离手”已经是很多成人的生活常态,短视频也成了许多成人首选的消磨时间的娱乐方式。儿童受年龄限制,对世界的接触范围和认知都较为狭窄,在与成人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成人行为的影响,对成人的行为进行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模仿的本能加上移动终端充斥的家庭环境,使得传播始终处在一个回音室,让儿童开始对有着声音和图像的电子设备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得儿童在心理和认知上开始产生对媒介接触的欲望,并逐渐催生出媒介接触的试探行为,儿童迈出了成为数字劳工的第一步。
(二)电子保姆解带来的解放
在监护人对儿童媒介接触的把关中,除了认为媒介对儿童有着正面的作用从而进行主动的同意把关外,也存在被动的同意把关。如母亲的怀抱可以安抚啼哭的婴儿一样,儿童在接触电子智能设备时,通过媒介视像化的画面和夸张的音效,在感官上建立起一个与外界暂时隔绝的电子时空,儿童沉浸在媒介所塑造的电子环境中,变得安静、不与外界交流也不会受环境的影响。此时,电子媒介就完成了一种对儿童的“看护”。不少家长表示,为了缓解儿童的哭闹和自己照看孩子的压力,有时会将手机给儿童进行玩耍,在拿到手机后,儿童会立刻安静下来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中。一项调查显示,低龄儿童对手机、平板等智能产品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通常都比较喜欢这些科技产品,并且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精神投入程度很高,近80%的儿童表现出非常投入的状态。智能设备在这种状态下对低龄儿童来说就扮演了一个保姆的角色,家长也得以暂时从管教儿童的束缚中逃离出来。同时,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儿童看似是在主动进行媒介接触,实际上是被动的被媒介所控制和束缚。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变相看护使得家长负担减轻,成为了家长默许儿童接触媒介的重要原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媒介接触型数字童工

下一篇: 媒介接触型数字童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