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导致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不安全感”的因素
 
更新日期:2022-08-04   来源:   浏览次数:1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表面上看监测似乎是凸显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不安全感的导火索,但笔者认为,真正的本质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本身。笔者在与专家型科学教师、新手教师或者像笔

 
  表面上看监测似乎是凸显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不安全感”的导火索,但笔者认为,真正的本质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本身。笔者在与专家型科学教师、新手教师或者像笔者这样教龄十年左右的熟手教师交流中感受到,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安全感较强,熟手教师教学安全感次之,新手教师教学安全感较弱或者还没有意识到“安全感”对其教学的影响。
结合笔者自身的执教成长过程、反思,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以下是带来笔者科学课堂教学“不安全感”的因素:
(一)教学信任不足
1.对学生不够信任。笔者自我剖析,认为自身的课堂教学“不安全感”首先来源于对学生的不信任。例如,总担心学生做不好,于是有时“说多了”也不自知,夺走了学生“试错”的机会;或者担心带学生到户外不安全,使用实验材料的危险性,纪律难以控制等,夺走了学生体验的机会。
(二)教学机智不足
担心自身的教学机智不足,当学生说出“意料之外”的答案时,或者不按照教学设计“走”时,常担心自身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应对,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较难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时间紧迫
课堂时间不充足带来的“恐惧”。科学课课时有限,新教材内容更“充实”,加上应试需要“练题”“讲题”,课堂中的需要调整纪律等,宝贵的40分钟,比起从前更加紧迫。常担心上的完吗?练得完吗?来得及不?导致教学时,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实践空间。
(四)学生能力差异
每位科学教师至少面对100-800位左右不同的孩子,每个孩子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无法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而科学学科又不同于语文、英语这样的通过记忆也能解决一部分知识的学科,它不仅需要理解,并且知识覆盖范围广。若不能理解,单纯通过记忆,是不能学好的,自然也无法应对考试。因此对于应该怎么帮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就能学好科学,这是极大的挑战,挑战越大,对于教师教学的“安全感”就需求就更大。
(五)监测命题导向
监测题目的命制,对于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甚至会产生“以考定教”的作用。有了考题,教学自然要考虑如何应对考试。而科学因其知识覆盖面极广,命题选材自然就极广,变化程度也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素材,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实现全方面覆盖。
并且因为小学科学加入“考试”学科队伍的时间并不久,命题难免存在问题。应对有问题的考题,或者较难的违背新课程标准指导精神的考题,也让教师力不从心。课堂教学的“不安全感”也由此而生。一不小心很容易走回“应试教学的老路”。

上述这些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不安全感”的来源,阻碍了教师自身对于新课改的理念的实践,其中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矛盾,笔者认为最为突出。
“学为中心”是相对于“教为中心”而言,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而小学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作做来学习科学。“学为中心”的理念恰恰非常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如果因为教师自身的“不安全感”,导致教学“穿新鞋走老路”,是非常可惜的。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对自身科学课堂教学的不安全感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并且对应的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再“对症下药”,解放笔者自身,以及更多科学教师,从而践行真正的“学为中心”课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导致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不安全感”的因素

下一篇: 导致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不安全感”的因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