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小学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2-08-04   来源:   浏览次数:8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近几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都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围绕怎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先决条件。大

 
 近几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都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围绕怎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先决条件。大中小学的办学理念,也从重视应试到重视育人方向上进行调整,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区别确定了德育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全部学习生涯的始终。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行为意识,完善个人修养,这又促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强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但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实践教育工作时,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追求凌驾于其他教育工作之上,单一片面追求成绩提升,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势必背离教书育人的初衷,背离教育初心。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现在的社会更呼唤多元的人才参与到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来,人格的完善是更为重要的思想保障。五育并举,以德为先,并不是轻视其他方面,而是在德的基础之上,人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才能才能得到和谐共赢的发展,才能形成完善的人,培养人格完整的人。大中小学重视德育教育,并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纳入到日常考核之中去。
但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与方法比较单一,并且流于形式,不能直达内心。运用灌输的方式将固有的行为准则、美德理念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如训练、考试等加以巩固和强化灌输给学生。这固然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生硬刻板的方式容易引起处于青春期前期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势必影响到德育内化的效果。而且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良莠不齐,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德育教育接受的程度。德育应该是一门育人的课程,如果离开了主动性、探究性的学习、主动的思考,让它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德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小学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下一篇: 小学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