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何以成为典型
 
更新日期:2022-08-05   来源:   浏览次数:1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的实践论贵州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于20世纪80年代在余宏模的领导下开展实施,整个调查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3年开展

 
 (一)“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的实践论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于20世纪80年代在余宏模的领导下开展实施,整个调查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3年开展到1992年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周期,在这个阶段的调查中主要以多种学科视角、多民族为主要对象进行基础性以及抢救性的综合型调查;该调查的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又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的调查过程,这一时期的调查主要是结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脱贫、西部大开发与生态建设等,开展的应用性专题调查。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此调查是一场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开展调查中结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我国的减贫、脱贫事业提供了有效对策。此外,由于贵州作为我国的西部地区,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也提供了建设性对策,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际参考,在实践调查过程中,对“六山六水”区域的生态文明问题也进行了思考,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作出了理论性的阐述,因地制宜的对症下药。基于实践的学术研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再进行实践,这样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使得我们社会向前发展,学科得以不断规范,学术研究成果得到不断更新。总而言之,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的实践论为进行民族区域的调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是我国对发展民族事业的必由之路,展现了我国民族事业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推进,并取得了世界瞩目、人民满意、可以载入史册的成绩。
(二)作为西南的区域
“西南”这个学术区域概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划,而是可以看作是一个由人类在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地理空间上的界定。也就是说,“西南”这个概念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具体的可以固定划分的地理空间,它是随着人类的迁徙或者是交往过程中在地理空间上不断的变化而被界定的。对于“西南”这一概念的界定最早是由民族学界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所提出来的。对此概念关注和谈论得比较多的是李绍明先生,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在了“西南”这块土地上,他在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上散发着他的光与热,无论是对西南地区历史的研究,还是文化和当下的现状研究,在对其进行考察时,都不能忽视对该区域所聚居在一起的多民族的整体考察。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作为西南区域一部分,成为上世纪西南民族研究的一个研究的典型,这一区域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西南民族研究将贵州作为一种方法在不断发展前进,将在“六山六水”这一区域调查所得的成就总结归纳成为一种研究方法,从而作为一种研究西南的方法。西南民族事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方法的西南,作为西南的区域,“六山六水”从此将会成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智慧,在类似的区域模式的调查中发挥它的余热。
(三)何以成为典型
关于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为什么会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典型,笔者主要从该调查的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及其价值意义来进行分析。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处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社会环境为这一调查提供了可实施的条件,在有识之士的组织带领下,该调查得以徐徐开展。在国家政策的开放支持和个人或组织的牵头下,“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在两个阶段的调查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以及专题性研究成果。该调查涉及的区域虽然只是贵州的各民族地区,但是由于贵州的民族分布广泛,且民族成分较多,所以在调查的过程中会涉及各具特色的民族。贵州省算上汉族一共有十八个世居民族,除了民族的种类丰富外,“六山六水”地区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动物资源。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这样一个资源如此丰富的地区,为什么这一地区还是如此贫困?是什么导致的这一问题?我们的疑惑也许也正是当时党和国家存在的疑问,所以组织开展了该调查。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六山六水”民族调查成为西南民族研究区域模式典型之一的可能性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何以成为典型

下一篇: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何以成为典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