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研究
 
更新日期:2024-01-04   来源:中原文物   浏览次数:3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近年来,为改善城市俯视景观,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使城市风貌趋向统一,大量带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出现,部分城市实施平改坡工程。2003年济

 
近年来,为改善城市俯视景观,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使城市风貌趋向统一,大量带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出现,部分城市实施平改坡工程。2003年济南平改坡工程实施,成功塑造济南城市文化形象,还原城市特色风貌;青岛红顶工程解决了平屋顶与青岛传统的建筑风格不相称的问题,创造了极具青岛特色的城市风貌。坡屋顶逐渐成为中国现代低层住宅建筑屋顶设计发展的趋势。坡屋顶顾名思义是有一定坡度的屋顶,屋面坡度值的设计不是率性而为,而是针对各地区气候、人文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研究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民居建筑屋顶坡度为现在屋顶坡度设计做借鉴。
中原地区位于华夏民族中心腹地,历代王朝多建都于此,为传统建筑文化的发祥地,对其民居建筑屋面坡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屋面坡度的设计需要一个基准值,它是匠师设计屋面坡度的一个准绳,实际建造屋面的坡度值等于或者围绕基准值上下波动。[王斌在《建筑史》2012年02期“‘水’——江南部分地区传统木构民居屋顶坡度作法初探”]中原地区屋面坡度同样存在一个基准值,据探究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多为清代遗存,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记载清代官式建筑屋面坡度为33.69º,分析基准值的产生受气候因素影响,是古代匠人们日积月累的经验值,后经过系统总结,结合政治礼教因素形成规范,指导屋面坡度设计,由此可推出中原地区屋面坡度基准值受到官式建筑的影响在33.69º左右。实际情况中屋面坡度值的确定还需全面分析,在基准值的基础上分析其波动规律的原因:降水、风力等气候因素是出现这种规律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技术是出现这种规律的提前因素;中原地区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古建筑比其他地区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人为因素,位于中原地区心脏位置的开封为北宋都城汴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导致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还要从礼制、经济等社会因素分析。
现今中原地区包括整个河南省以及周边地区,周边地区具体包括山西、河北的南部,山东的西南部,安徽的西北部(图一)。从中原地区城市分布图(图一)中分析,以开封为中心点画两个同心圆,外圆上的城市有邯郸、聊城、淮北、信阳、南阳、运城、长治,其城市民居建筑屋面坡度值分别为34º、30º、30º、25º、35º、29º、27º。内圆上城市有安阳、菏泽、商丘、漯河、洛阳、晋城,其城市民居建筑屋面坡度值分别为34º、33.4º、33º、35º、31º、34º。而处于同心圆点的开封则达到33º~36º。由以上数据分析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值呈现出以开封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从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和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1.自然因素对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的影响
屋顶的主要功能是躲避风雨,这一点《考工典·考工总部》中有记载:“在高大的房屋中出挑的屋檐是用来躲避狂风暴雨的 。”[《考工典·考工总部》记载:“高栋深宇,以避风雨”。
郑力鹏在《建筑学报》2003年03期“坡屋顶研究三题”
④《周官·考工记》记载“葺屋三分,瓦屋四分”。]中国面域广大,气候有明显的南北差异以及东西差异,为了更好地的适应气候,建筑屋面坡度值的大小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最大程度的配合了防风、排水等屋顶功能的要求。建筑建造初期礼制不完善,屋面坡度主要受气候影响,匠师日积月累得到屋面坡度的经验值,依靠师承关系经验值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适应各地区气候的屋面坡度基准值。相对于其他类型建筑,民居建筑屋面坡度受气候影响更为明显。
1.1风力影响屋面坡度
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风有两面性:轻风、微风为人们赶走湿热空气,带来舒爽;暴风、飓风则破坏人们的房屋,造成伤害。房屋屋顶的设计需要利用风带来的有利因素避免风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利用合理的屋面材料和有效的施工工艺前提下通过变化屋顶坡度适应防风要求。相关研究证明:“在物质与技术条件一致的提前下,屋面坡度越大,防风性能越好。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优胜劣汰的演变,建筑构造呈现不断完善的状态,中国古代建筑屋面坡度从汉代到清代出现由缓变陡的趋势,证明此研究的具有科学合理性。”中原地区为西北靠黄土高原和太行山脉广大平原地区,夏季风可以长驱直入,而冬季风对其影响较小,既不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又有高原山脉阻挡冬季风,将中原各地区之间的风速进行比较风速变化不大,全国年平均风速图为2m/s~3m/s,没有强风暴风区,而比较中原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西北高原地区的风速则差别较大,所以风力因素只是给了中原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屋面坡度的基准值,并不是造成中原各地区屋面坡度差异的原因。
1.2降水量影响屋面坡度
中国木构建筑屋顶必须具备排水、防水功能,主要以排水为主。防水主要是注重施工工艺及屋面材料的合理化,排水则需要采用合理的屋面坡度来配合。传统民居多受屋面材料的限制,早期屋面材料以茅草为主,屋顶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倾斜才能使雨水及时排除,从而避免雨水的垂直渗透。所以降水量的大小影响屋面坡度值的大小,降水量多屋面坡度大,降水量小屋面坡度小。
中原地区指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西北为黄土高原、太行山脉、伏牛山脉,南边多丘陵,东边为平原,地势平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风可毫无阻碍的进入中原腹地并受西北部山脉高原和中西部秦岭阻挡形成地形降雨,至使中原地区南北两端区域以及东部区域降水最多,中部降水渐少,西部降水最少。中原地区城市自西向东最大24小时点降雨量为运城200mm、洛阳300mm、开封300mm、商丘300mm、淮北350mm,自西向东减少。自北向南最大24小时点降雨量为邯郸400mm、安阳300mm、开封300mm、漯河300mm、信阳400mm,自北向南降水量分析出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变化。周边地区屋面坡度与降水量成正比外关系,越靠近开封中心位置,正比关系越弱,位于中原中部的开封屋面坡度高达36º,由此可以看出降水量多少对其屋顶坡度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能决定屋面坡度值得最终确定。
气候方面分析,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的设计适应性较强,屋面坡度值受当地的气候因素风力和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但气候地理因素只能影响其坡度值的变化而不是决定因素,导致中原地区呈现以开封为圆心逐层递减规律的因素还需要从社会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2.社会因素对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的影响
中原各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值变化与气候变化出现偏差,只有找到产生偏差的原因,继而找到影响中原地区呈现同心圆递减规律的原因,才是确定屋面坡度最终值的关键。社会因素中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材料与技术因素使屋顶坡度值确定摆脱气候适应性,更具灵活性;二、移民文化,各民族建筑文化的交融,使屋面坡度值的变化打破了气候影响屋面坡度的格局;三、礼制规范使屋面坡度值减小差异,趋向统一;四、商业经济影响下的屋面坡度值则具有人文特色,坡度值更因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贫富程度不同而变化,增加了屋面坡度变化的随意性。
2.1材料与技术影响屋面坡度
《周官·考工记》中就有记载,茅草做屋顶,举高为三分举一分,陶瓦做屋顶,举高为四份举一分 。不同的屋面材料采用不同的屋面坡度,以达到及时排出屋面雨水的效果。草屋面的坡度最陡,茅草耐腐性和防水性较差,需要及时排走雨水防止雨水渗入、腐蚀屋面材料。瓦屋面坡度相对较缓,随着瓦石材料发展完善,其耐腐性和防水性不断加强,配合搭接技术使建筑屋面的排水防水进入了新的时代。搭接技术使屋面上形成瓦垅和瓦坑,实现有组织的排水。瓦的摩擦系数也会影响屋顶坡度,瓦面越光滑,雨水与瓦面的摩擦系数越小,屋面排水速度就越快,故琉璃瓦屋面比陶瓦屋面的坡度要陡。
中原地区民居主要以青色瓦房为主,相对茅草房受自然影响减弱,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使屋顶坡度值得确定逐渐脱离自然气候因素的束缚,以更加自由的形态出现。为中原地区出现以开封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提供物质技术前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研究

下一篇: 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