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更新日期:2022-08-10   来源:   浏览次数: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

 
 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有利于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适切的实践路径。
(一)乡村教育是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
梁漱溟所说:“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开篇中谈到,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在乡土社会中,乡村文化则是这个社会中发展不可动摇的根基。在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众多优秀文化被传承。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虽具有地域性,但不同地区都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也就构成了中国社会丰富多元的文化。乡村作为一个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具有传承乡村文化的文化功能。教育在本质上突出两大取向,培养人和传承文化。胡德海先生在《教育学原理》中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递形式。乡村教育践行着文化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村教育作为农村文化的生命机制,其实质是通过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践行服务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近现代以来,包括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在内的众多乡村教育家致力于发展乡村教育,他们一直秉承着发展乡村教育的初心,并力图通过乡村教育实验来实现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振兴。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教育紧密相连,而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内容等多种教育要素。乡村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形式的非正规教育的代际传递和乡村学校中乡村教师的知识传递。大教育观视角下,乡村教育的传递内容和传递途径广泛,包括规范、习俗、经验、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价值等,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微观学校教育的视角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主要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形式呈现,而这种形式也是传承乡村文化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乡村教育植根于乡村文化世界,直接指向乡村社会及其成员,乡村教育的本质实为促进乡村社会成员生命进步,这就是乡村教育的文化本质。通过乡村教育来传承乡村文化,以达到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重要目的,通过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二)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乡村教育秉承着培养现代人的价值定位,即其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人,包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都向现代性靠拢,努力培养具有现代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代人,这是教育现代化在教育目的方面的体现。
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内生驱动力。在生产力方面,教育通过培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水平,提高农民运用科技的能力,为农民学习新理论提供平台,从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可见,教育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动能;此外,农村现代化体现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方面,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教育培养出了农村现代化所需要的多类型人才,其中就包括管理人才,这些人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经营模式,提高农村产业的管理水平,使农村产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因此,没有教育的农村现代化是不完整的,教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下一篇: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