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经验”概念
 
更新日期:2022-08-23   来源:   浏览次数:1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文字学角度来看,经验一词对应的繁体經驗一词,是由經和驗组成的复合词。經(经)是形声字,从糸巠声。织布用语,织物纵线叫经,与横向的纬线相对。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经验”一词对应的繁体“經驗”一词,是由“經”和“驗”组成的复合词。“經”(经)是形声字,从糸巠声。织布用语,织物纵线叫经,与横向的纬线相对。“经”“径”相通,指道路小径,或直线距离即直径(如墨子所谓“广七寸、经尺一”)。引申为动词,指经过、经历(如“经年累月”)。除此,现代汉语中还常表“经受”之义,如“经得起考验”。“驗”(验)也是个形声字,从马、从佥,佥声。据《说文》,验原指马的脸,马的脸在两侧为两面,因此“验”便用为动词,义为全面地察看检查,遂有检查、检验、试验之义,如“验明正身”②。“验”还引申为名词,指征兆、证据、凭证等义,经常用在测算或神明语境,如灵验、应验、效验;以及中医术语,如验方,即指经过治疗实验积累而成熟使用的药方。
“经验”组成复合词,在古汉语使用中吸收并表示了这两个字词的语义。如《汉语大辞典》释“经验”,指效验、验证。例如晋《搜神后记》卷二:“高平郗超……得重病,庐江杜愆少就外祖郭璞学《易》卜,颇有经验。超令试占之,卦成,不愆。”③这里的“经验”虽然表面上看类似现代汉语中的“经验”用法,但在古汉语语境中更多地靠近效验、验证。在《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中此用法明显:“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先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吗?’菩萨道:‘经验过的。’行者道:‘有何经验?'”④在佛界问道语境,经验一语更靠近验证、效验本义,和现代汉语中的“经验”概念语义有较明显的距离。除此,“经验”一词在古代更普通的用法是表示亲自经历之义,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过了。”⑤这里的“经验”,虽仍以感受性的验证、效验语义为基础,却更宜直接解释为亲自经历之义。这个语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鲁迅《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不过高情难却,所以只得将自己所经验过的琐事写一点在下面。”⑥茅盾的长篇小说《追求》三部曲:“自杀不成而反多经验了痛苦。”⑦便是如此。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经验”在中国古代的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常与人的感受性场合联系在一起,多为口语环境。而且,它大都既强调现场性、亲历性,又表示一种过去时的语义时态,强调是经验“过”的,这些重要的语义因素为这个词在以后的现代汉语语用中奠定了表义使用基础。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的“经验”一词尚无概念自觉,它虽然更多地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实际实用性的一面,重感受经验性的一面,但尚不见其作为文化中特立独行或形而上的、产生广泛播散影响的“概念”形态。在这个意义上,它不如古代思想文献中的“感”一词,“感”以其颇具模样的概念性范畴意义而被纳入到文化知识体系,如寂感、感而遂通天下、天人感应等,虽表现了鲜明的感受“经验性”特征,却俨然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范畴,发展为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而古代汉语中的“经验”一词远未达到这一水平。正如我们刚刚才可以使用的“经验性”这样的用法,却跟古代汉语语境早已大不同,表明我们的“经验”一语已来到现代中国的语用环境,加上一个“性”,“经验性”已完全是现代文化语境的用法了,“经验”一词因之而境界大开,并将成为现代文化语境中的重要的概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经验”概念

下一篇: 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经验”概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