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国电影中的小镇青年形象
 
更新日期:2022-08-24   来源:   浏览次数:1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裹挟于时代洪流的小镇青年贾樟柯从山西汾阳老家来到北京求学,他所面对的诸多不适应让他充分体会到了自己的个人经

 
 (一)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裹挟于时代洪流的小镇青年
贾樟柯从山西汾阳老家来到北京求学,他所面对的诸多不适应让他充分体会到了自己的个人经验的宝贵之处,也让他诧异于中国电影的影像书写竟然完全忽视了这一类人,因此他敏感地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贾樟柯认为个人动荡的成长经验和整个国家的加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我们电影的影像书写则绝大多数属于官方。贾樟柯像讲述的便是那种深埋于时间之中的个人感受和那些莫名冲动却又无处可去的个人经验。
贾樟柯在这个时间段的主要作品有《小山回家》(1996)、《小武》(1997)、《站台》(2000)、《任逍遥》(2002)、《世界》(2004)、《三峡好人》(2006)、《二十四城记》(2008)。从这些电影可以看出,其故事背景都是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中的小镇青年则都是处于裹挟于时代洪流的卑微状态。贾樟柯放大了时代之下的小人物,塑造出了中国第一批经典的小镇青年形象,包括《小山回家》中的小山、《小武》中的小武和胡梅梅、《站台》中的崔明亮和尹瑞娟、《任逍遥》中的斌斌和小济、《世界》中的赵小桃和成泰生、《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和小马哥、《二十四城记》中的郝大丽和顾敏华等,奠定了小镇青年形象的基本特点。
(二)21世纪10年代以来:自我价值失落与找寻意义的小镇青年
2010年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突飞猛进,不仅突破了百亿门槛,而且还以差不多每年30%的增速迅速发展。电影业界认为真正的增量源头来源于“小镇青年”。小镇青年形象从之前的“弱势群体”一跃成为了“消费主体”,而这表现在电影中的则是小镇青年以前所未有的“自我意识”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时间段中塑造小镇青年形象的电影主要有《天注定》(2013)、《少年巴比伦》(2017)、《南方车站的聚会》(2018)、《大世界》(2018)、《阳台上》(2019)、《少年的你》(2019)、《风平浪静》(2020)、《郊区的鸟》(2021)等。从这些电影可以看出,时代的元素已逐渐沦为一种符号化的设定,影片更多的是在探讨小镇青年自我价值的失落与意义的找寻,这也表明着小镇青年不再是作为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小镇青年”而存在,而是单单只是作为“小镇青年”这个个体而存在。影片放大了小镇青年的个体经验和内心感受,强调他们所面临的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展现了其贫乏世界下渊澄的内心。这些电影塑造了一批新时代的小镇青年形象,包括《天注定》中的小玉和小辉、《少年巴比伦》中的路小路、《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周泽农、《大世界》中的小张、《阳台上》中的张英雄、《少年的你》中的刘北山、《风平浪静》中的宋浩、《郊区的鸟》中的夏昊等,既继承了之前小镇青年形象的一些典型特点,又体现了其随着社会趋势和时代脉搏而不断嬗变的特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电影中的小镇青年形象

下一篇: 中国电影中的小镇青年形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