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微思政”的生成机理
 
更新日期:2022-08-25   来源:   浏览次数:1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如何使规范化、文本化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改变本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性话语,保持言语新鲜感,开拓新的表达方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

 
 如何使规范化、文本化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改变本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性话语,保持言语新鲜感,开拓新的表达方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在此背景下,运用“微媒体”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微思政”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发展要求
“微媒体”作为一种最具时代性、传播活力、话题深度和影响力的媒体及技术。当迅速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结,必然引起教育教学环境、结构、导向等发生变化。由于推进并实现教学育人、服务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根本在于打破定时定点的课堂教学,转向全天候多场合的常态化教学。因此,普及推广智慧化的“微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微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之处在于MOOC、教学APP(钉钉、学习通、腾讯视频等)等在课堂中大规模使用,并借助微媒体的形式,形成生活学习与网络的良性互动,超越教学时空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更要充分融合“微媒体”丰富的技术手段。然而,就目前来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描述、表达、输送、转译的效能减弱,教育主客体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无法交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导致传统的话语功能和权威逐步丧失。尤其在“微媒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技术,进行理论引领以及传递时代信息,依旧使用传统方式、传统内容授课,受教育者条件反射式会产生“疏远”,致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失效和教育主客体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陷入困境,使得“微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进一步得到运用,进而无法实现“微媒体”效能。因此,“微媒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嵌与融合,将进一步扩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技含量与效率,更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自由地选择信息呈现方式,也可以自由选择、订阅和查看学习信息,以及有效表述、传播自身经验和方法。因此,构建微媒体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嵌融合的新模式,强调各方都能均能合理地相互影响、有效回应。而微媒体的时代特质,恰恰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在智慧化技术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度融合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过程的有效回收评价与反馈,以及课堂教学互动与课后个性化辅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条件。
(二)“微思政”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发展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通过融入和应用“微媒体”信息交互技术,可实现信息、教学内容等在电脑、微媒体、APP等不同信息载体之间多向流动,丰富课堂交流,即时获取反馈信息,实现多元互联。然而,“微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以往,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出现僵硬、单一、失效的情况下,“微媒体”虽然能够提供多元化技术,促使高校思政工作内容和方式能够进行有效动态调整,并且有利于教育主客体间的“双向交互”。但是通过“微媒体”渠道供给思想理论、学习信息以及发起活动时,也会出现不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或者只注重话语权威引领作用,引致受教育者处于顺从的地位,忽视其接受度,必然会引起抵触、排斥情绪,从而无法获得“共情”、“共需”和“共识”。另外,现阶段运用微博、微信、直播和各种客户端为代表的微媒体引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递增。在网络空间场域中虽呈现出一种平等互动的状态,但这种虚拟环境却不受地位、身份等因素的影响,必将大大增加校园管理和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系数。今天,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学习生活正朝着网络化改变,这一方面对大学生群体开阔了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带来了不良信息和意识形态的负面导向,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不容小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微思政”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元素,而多元化发展则进一步促使教育者积极建构话语主题、内容以及形式,受教育者积极反馈信息,营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有利环境与载体。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微思政”的生成机理

下一篇: 高校“微思政”的生成机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