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理论看林纾的《黑奴吁天录》
 
更新日期:2022-08-25   来源:   浏览次数:1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Chesterman)于2001年的《圣哲罗姆誓言倡议》中提出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

 
 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于2001年的《圣哲罗姆誓言倡议》中提出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本文将从这五种伦理模式角度出发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手段和策略。
(一)再现伦理
安德鲁·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中的“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切斯特曼(2001)认为,再现伦理是指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应该再现原文内容和作者意图,不能有添加、删减或者改变内容。也就是说,可以将译文看做是原文的镜子,在语言内容、风格和语境方面的表达都要一致。
例1:Late in the afternoon of a chilly day in February, two gentlemen were sitting alone over their wine, in a well-furnished dining parlor, in the town of P –, in Kentucky. There were no servants present, and the gentlemen, with chairs closely approaching, seemed to be discussing some subject with great earnestness.
美国硁脱沟省,交春垂二月,犹阴寒逼人时,有二人对酌,旁无僮厮杂侍。
例1是这本小说开头的第一段。先看字数,原文有52个单词,而译文只有33个字。再看翻译内容,译文中翻译出了原文中的重要信息,地点是在美国的硁脱沟省,时间是在二月。但是对比原文内容可以发现,林纾并没有译出是在哪个镇,还有谈话发生的时间——“下午”,具体地方——“布置得很好的客厅”,以及最后一句话的信息——“绅士们的情绪不错,坐得也很近,好像在讨论着什么”,都没有翻译出来呈现在译文中。由于这是小说的开篇第一段,其作用就在于给出读者所有相关的信息,作为译者,应该如实译出。这样的“删减”现象在林纾的翻译中是常见的,但也是令其译文最受争议的一点。另外,除了删减,林纾也增加了信息,从后面情节可看出是在故事发生地点是美国,因此林纾在此处补充了信息。通过以上分析,该例中的译文存在删减和增添内容的地方,但没有完全传递原文内容。
(二)服务伦理
在翻译活动中,服务伦理要求译者不仅需要忠诚于原文,更需要忠诚于读者,可视不同情况在译文中对原文做出适当调整和诠释,关注的是“为谁而翻译”的问题。服务伦理强调译者要关注译文的使用者,即目标读者。译者应该忠实于读者的需求和要求,可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以达到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目的,如添加注释、改变叙述顺序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理论看林纾的《黑奴吁天录》

下一篇: 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理论看林纾的《黑奴吁天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