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个人行为层面的变化
 
更新日期:2022-08-26   来源:   浏览次数: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历史上的姜子牙,在武王伐纣时统帅三军,屡建奇功,周朝建立后受封齐地,举本重商,富民强国,是一个在军事、谋略、治国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的贤能。民间

 
 历史上的姜子牙,在武王伐纣时统帅三军,屡建奇功,周朝建立后受封齐地,举本重商,富民强国,是一个在军事、谋略、治国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的贤能。民间神话中的姜子牙除了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外,还有许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事迹。比如,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携封神榜下山辅佐周室灭商,在文王访才时“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招引哪吒、杨戬、韦护等能人助力武王伐纣,有着沟通人神相见的中间人身份,最后代天封神却没有给自己保留神位等。总的来说,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姜子牙是一个服务神权和王权的“忠臣”形象,荀子甚至以“圣臣”相尊,也是个能力出众、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智者形象。
在电影《姜子牙》的开头,姜子牙奉师命携宝印镇狐妖,拯救苍生,是与传统文化一致的英雄形象,旁白评价其“功勋卓著,世人景仰”,但这个光辉的形象很快发生了改变。姜子牙由于没有遵照命令斩杀九尾狐妖,被罚于北海修炼,北海中饱受战争之苦的遗民们骂其为“三界败类”。这两种不同角度的评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对姜子牙此前行为的正义性质提出了质疑。
从整个作品来看,姜子牙实现了从“服从者”到“反叛者”的转变,也即消解了传统认知中的“忠臣”形象,姜子牙在影片中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独立思考并最终对抗权威做出了自主选择。这个过程通过天梯这一叙事线索进行铺展,影片对天梯的蒙太奇复现,使姜子牙“三登天梯”成为其在影片中的标志性行为。
第一次登天梯在伐纣成功后回师门复命,此时姜子牙意气风发,画面多用仰拍角度,表现其高大的英雄形象,此处他被封“众神之长”,但也是他第一次没有完全遵从命令。第二次登天梯是为了询问真相,此处姜子牙跪伏受罚,因而多为俯拍视角,表现出他信奉的权威对其进行威压,此时他有较轻微的反抗举动,但最终还是选择服从命令。第三次登天梯是整个作品的高潮片段,此处画面使用较多特写镜头,突出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强化姜子牙砍断天梯这一最具反抗性的行为,整个身份转变过程就此完成。而姜子牙毁坏天梯这一行为,实际上是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公共利益,某种程度上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救世情怀。
此外,主角的某些行为可能也是电影创作团队思想的表现,比如姜子牙路过战场遗址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浓重的悲伤,以及后面一系列尊重亡者的行为,可以体现出创作者反对战争的思想。姜子牙的某些行为动机也作出了调整,比如他因为内心有愧而拒绝列入封神榜的机会,与神话传说中的“无神可封”原因相比,主观选择的意味更强,也是对封建社会“宿命论”的反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个人行为层面的变化

下一篇: 个人行为层面的变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