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的概念源自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网球教练Timothy Gallway所创的体育训练理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AT&T公司高层领导将这种体育训练方法引入自己的企业管理经验当中,并衍生出了新的管理技术——即为现在的“教练技术”。由于教练技术关注被训练对象在认知、情感、态度、人格、能力、社交等多方面的引导与管理,因此,在随后的数十年内,教练技术的理念及方法在家庭、企业、学校、研究院所等个人成长、发展、生活的各个领域内,被广泛接纳及运用,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尤其在高校内部,无论是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亦或是面向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程,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基本的个体生态系统网络与生命历程教育之外,更关注生命的伦理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引导塑造,帮助生命健康成长,挖掘生命潜能,促进生命个体的环境适应与自我实现。而教练技术同样尊重生命个体发展的自然历程,注重教练与案主的互助关系,以将生命个体放在所有理论和实践当中的核心位置,发掘生命自身的优势与潜力,促进生命个体对于自身的觉察与反思,激发案主的内驱力和行动力,引导其在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实现。二者在教育理念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
另外,实际的教学方法当中,教练技术以“信任”、“倾听“聚焦”“好奇”“正向”和“零建议”等守则作为自己的实践行为准则,相信案主生命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接纳并关注对方生命个体成长和改变的可能性,为对方链接各种资源,引导对方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甚至是面对生活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教练技术的沟通谈话技巧及引导性工具的运用,增强对方的自我认知,向内挖掘潜能,向外拓展可能性,帮助对方来锚定目标并完成目标,最终实现其完善心智模式、提升行为效率、发挥其生命潜能的过程——这样的模式及过程同样可以运用于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当中,进一步完善其教学模式,促进其教学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