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马克思生活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游戏
 
更新日期:2022-08-31   来源:   浏览次数:1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马克思生活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

 
 (一)马克思生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类的生活丰富多样,实践活动在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大体上来说,人类生活实践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满足人类生产和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二是社会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是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实践,主要指人们的政治活动。三是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其中重要的形式有科学、艺术、教育等活动。四是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是伴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而产生的,其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
2.生活世界的内在结构和主体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这个生活中,物质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反映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着生产方式。
生活世界的主体是人,作为生活实践主体的人,是“现实中的个人”。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状态中不变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从事着实际的活动是生活世界主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现实中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个人之间的生活会受到彼此的影响。生活时间的主体也应该是具有能动作用的的人,只有发挥能动作用才能认识世界,也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自我生活世界。
3.生活世界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劳动的异化现象。他提出,劳动产品本来是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 ,现在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出现了作为劳动的主体被自己所生产的对象所奴役的颠倒的现象。
在马克思那里,日常生活的时间应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劳动的世界,还应该有“个人受教育的世界,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自由地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全部可供支配的时间”都只能是劳动时间。“社会的自由时间是以通过强制劳动吸收工人的时间为基础的,这样,工人就丧失了精神发展所必需的空间,因为时间就是这种空间”。日常生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排斥的,劳动时间太长,工人就没有了休闲时间,并且没有了休闲时间,也牺牲了工人全面发展的空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马克思生活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游戏

下一篇: 马克思生活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游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