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轻文化意识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很多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文化意识,但是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处理教学知识、语法体系等,没有把文化意识渗透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自身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滞后、忽视语言和文化的联系,把语言看成是孤立的、静态的,导致学生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单单学习某项英语技能,却没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双方的目的是表达意义、获取信息而非掌握语言知识。这就导致有些学生的卷面成绩不错,可是在真实语境中却不知如何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出现交际障碍、交流能力弱化。
2.多机械操练,少创设真实情境。
学生学习英语时,更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交流过程中,学生容易受母语文化背景陶染,从而出现英语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现象。而在课堂中,一般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即便有模仿练习,但是课堂提供的模板单一、句型结构有限,学生更多关注语法是否正确,发音是否准确,没有考虑语言真实环境的影响,就失去了驾驭语言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和学生没有在真实的情境下发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注入式”教学和“控制型”活动让学生失去了情感表达的机会,课堂没有生命力。
3.浅层理解语篇,片面理解文化。
阅读教学中,由于大多数教师停留在讲解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导致学生仅仅了解语篇大致所传递的信息,而没有深层挖掘字词、语句、段落、篇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稍微好一点的课堂,教师可能会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或现象,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但是对文化意识的渗透仅限于此。积累文化知识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基础,但不能就此止步。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技能,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辨别,形成正确的文化情感、崇高的文化品格,最终,在跨文化交际中践行得体的文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