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神话原型:民族动画的本土底色
 
更新日期:2022-09-02   来源: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神话作为早期社会的规定,确定了人类社会的行为意义与价值取向,集中表达了一个社会能够整体接收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神话具有族群历史文化的原

 
 神话作为早期社会的规定,确定了人类社会的行为意义与价值取向,集中表达了一个社会能够整体接收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神话具有族群历史文化的原生性,其“内容、形式、功能和意义等往往植根于由文化所限定的各种语境之中。”①神话原型指神话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物类型、叙事结构等,赋予了动画电影里对象的生命化,从而展现文化特色和本土底色,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原生性的神话立场。从中国动画史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铁扇公主》,到引领国产动画崛起的《大圣归来》,到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无论是经典形象的演绎,还是电影中的世界观背景,中国动画电影体现出鲜明的“原生态”风格,在百年流变中主题谱系与神话传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虚构性的神话故事。动画电影的虚构性特征,体现在其讲述的是一段经“艺术裁剪”之后的故事,故而选取的事件富有传奇性、传播度,作品的IP属性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前期的大众欢迎度,艺术真实因此成为了作品重要的衡量标准。第三,演义性的神话人物。如果说神话传说本就具有演义的属性,那么在动画电影中是一场戏剧性的再加工。有学者提出,孙悟空的身体形象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核心景观,“他总是能够询唤出观影主体的身份认同,并深刻契合不同时代观众的情感结构。”②而这种“核心景观”通过民间演义中辗转流传,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在创新改造下让观众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在认同的基础上更具吸引力。重审近年来的现象级作品,《白蛇缘起》《姜子牙》均是从神话原型出发,侧重于表现人物成长,将“少年英雄”的心路历程和“齐天大圣”的精神想象,成为再塑英雄的核心叙事。
历代更迭,神话故事的传播从未断绝,及至明清时期,小说以其成熟的叙事体系,成为一代文艺之标榜,《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的媒介传播使人们对神话原型的认知根深蒂固,而在动画作品中,无论是《魁拔妖侠传》的魁拔、《雾山五行》的麒麟等等,对他们名字的象征或形象的呈现,观众自然具备了相应的接受或曰认同心理,因此,如何进一步挖掘神话原型的概念,在影像故事中塑造,是当下国产动画电影突围的重中之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神话原型:民族动画的本土底色

下一篇: 神话原型:民族动画的本土底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