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2-09-02   来源:   浏览次数:7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当其具体落实到实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即为了劳动者的教育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当其具体落实到实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即“为了劳动者的教育”“关于劳动的教育”和“在劳动中教育”。
为了劳动者的教育,即以学生为本,关注所有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素养的形成。劳动价值观即基于一定的思考和价值取向,对劳动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判断和选择。当前,通过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或者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的方式,高校引导学生们理解我们与每个人的生活生产与劳动息息相关,体验丰富的劳动形式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发现身边的体力劳动者或者脑力劳动者的优点,在行动中践行对他们的尊重。
劳动素养即在实践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校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联系最紧密,多数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中。因此,预备劳动者是否形成良好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对未来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许多重要的影响。
关于劳动的教育,是指在实施过程中,虽然离不开一些专门技术的学习,除此之外,更要关注教育内容对个体的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品德、劳动精神等诸多方面。新时代的劳动不能仅仅被局限在以前的思维模式中,要与以前的简简单单地体力劳动形式有所区分,教育内容具有发展性、创造性。
在劳动中教育,劳动教育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进行,从三个方面的劳动实践对学生展开:一是生产劳动教育;二是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所以,其评价和教学方式与当前存在的方式有一定差异。劳动教育的组织形式侧重于“做”即“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思”“做中改”。当前的班级授课制、通过题目测掌握程度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做出一套专属于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教学组织形式。
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成为五育中的一育,并列入政策文件和教育目标中,它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宗旨——以人为中心依旧没有变。它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在学生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转换职能。因此,高校在落实地过程中并不是形式化地、浅层次地把思政教育和德育融合起来,而要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在劳动教育的发展中起着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德育的理论对劳动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目的、内容、实施过程处处蕴含着德育的内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的内涵

下一篇: 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