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更新日期:2022-09-02   来源:   浏览次数:14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劳动教育的落实成效关键在于学生对是否能够意识到新时代的劳动已然不再是观念中的狭义的劳动,以及认同劳动在个体和集体的进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不

 
 劳动教育的落实成效关键在于学生对是否能够意识到新时代的劳动已然不再是观念中的狭义的劳动,以及认同劳动在个体和集体的进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愿意将自己的观念践行在生活生产中。
(一)知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首先,他们均是成年人,独立性更强一些;其次,大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人物更加多样、环境更加自由;最后,这一时期是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趋向成熟的阶段。因此,在高校实施劳动教育一定要认清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大学生们所处的环境和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争议点,高校劳动教育在认知方面首先应该在理论上解决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者不同的劳动教育。因此,在讲解理论知识,最好的方法时通过对形式与政策的分析,用鲜活的事例和故事化抽象为具体,深入剖析,讲入学生的心理,解决脑中的困惑,真正感受劳动在中国的痛苦磨难、中国的光明前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更能清楚地认识到对个人而言,劳动不只是谋生,更是创造美好生活,满足生存需求的关键支柱。
劳动教育知识的传授一定要紧跟时代,不断丰富其形式和内容。一方面,在教育方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增加视频、图片、音频等因素,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写在笔下,画在纸上,动在屏上。同时,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将最新的彰显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的劳动模范、工匠、先进工作者等以小程序、竞赛答题、小游戏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需要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因此,在劳动教育内容上,高校一要开发与劳动知识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 即 “劳动+” 理论系列课程当前;二要建设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 即 “劳动教育+专业” 融合课程;三要设置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课程,以适应新时代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时代新人的需要。
(二)情
劳动教育观形成的过程中,情感认同是关键和核心。大学生对是否真正认同劳动教育的理论,从情感认同可知一二。当学生们否定了不劳而获的态度,而坚信劳动对个体的生活、生命、生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时,很多人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从而满足需求。高校以正确的方式和完善的体系引导学生们参与志愿服务类、生产劳动类、创新创业类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实践,使其在体验中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独一无二。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值得关注。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态度。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高校和社会的各方机构、组织相互配合,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五一劳动节、校园文化周,邀请劳动、大国工匠进校园或学生出校园,聆听他们的故事,亲眼目睹他们的操作,动手感受他们的挑战。当然,各类组织及高校协同构建一些平台,如网络直播,视频挑战赛,丰富学生的生活,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劳动的过程、享受劳动的结果。
劳动模范,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主体劳动者中的先进分子和标兵榜样,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历史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缺少针对性。谈到劳动教育,劳动模范必定会提。但是,高校要想真正使劳模精神充分的发挥初预期的作用,对其的挖掘许多一些精力。首先,劳模精神的内涵要界定清楚;其次,实施的方式不落入俗套,选择适能吸引学生的方式;最后,围绕某一核心主题,注重长期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下一篇: 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